乐府
王昌龄
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七言绝句见长,人称“七绝圣手”。之前我写过一篇他的五言古诗解析文章《微风吹兰杜》,喜欢诗歌中的那种细腻情感。本篇则是一首乐府诗,属于边塞诗歌主题。
先介绍一下乐府的由来。
“乐府”原是指汉武帝时代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培训乐工,制作乐曲和采集歌词等职责,后来“乐府”逐渐演变为指具有音乐性质的诗体名称。
根据作品用途,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指专供执政者用于祭祀等正式场合的郊庙歌辞,类似《诗经》中的“颂”。另一类,指民间流传的俗乐,统称为“乐府民歌”。
随着唐宋诗歌的蓬勃发展,乐府逐渐失去音乐性质,成为纯粹的文人诗歌作品,是一种乐府古题之下的文人诗。
这首诗,属于边塞诗派的反战传统主题。通过萧瑟的风景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游子的无限同情,并劝告那些好战的年轻游侠莫要一时冲动卷入战争,造成一辈子的伤痛别离。
八月,初秋时节。
位于宁夏的萧关,秋风阵阵,落叶纷纷,秋意渐浓。
原来绿叶满枝的桑树,稀疏挂叶,偌大的桑树林显得空旷寂寥。几只夏蝉仍不时嘶鸣,哀哀其声,仿若与这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出塞与家人短暂相聚,感受家乡的美景美食,是戍守边关的游子们最深的怀念。无奈,相聚总是匆匆,离别才是常态。
一经入关,黄沙漫天,一望无际,沿途只见枯枝衰草,遇不到一丝绿。而此时幽州并州的老家啊,仍然那么绿意葱茏,生机盎然。
想到家,又想到望不到尽头的战事,游子的心,暗了又暗。
想当年,也曾意气风发,一腔热血,骑着心爱的紫骏马,报名入塞。一晃数十载,尘满面,鬓如霜,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
如今,只盼着,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