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纪录片疾速刷屏。几天时间,点击量达数千万,豆瓣给出8.4高分。片名:《好久不见,武汉》,拍摄制作者是一位日本导演竹内亮先生。
影片以解封后的武汉为拍摄对象,串联起十位被访者的经历和讲述,让疫情过后的武汉城走进人们的视野。
城市景观和外貌的展示并不是影片的主旨。竹内亮关注的,是经历大疫肆虐后武汉的城市状态,是疫情对整个社会生活以及人们集体心态的影响。
“好久不见”的大武汉到底是怎样一种生存环境?生活在那里的民众如何看待76天的封城时日和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这注定是一个有张力接地气的主题。
其实,我们一直看得见武汉。通过电视,网络,文字。武汉,从未在国人的视野中消失,包括在疫情最要命的关头。因为,那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那里有近千万抗疫中的骨肉同胞。
其实,影片所展现的一切,与我们的想象没有多少差别。因为对武汉,我们没有久违之感!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影片,会出自日本导演之手呢?我们的电影导演和媒体人,都干什么呢?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梗,就在这里!
以现在的媒介发达程度,我们可以毫不困难的记录下几乎任何角落里发生的任何故事。关于武汉,不但是风暴过后,即使是封城的76天里,我们也有能力留下相当完整真实的记录。
宏大叙事已经有了。而民间的原始记录也并不缺乏素材。封城前期,网络上爆屏的《封城日记》视频,曾引发了热得发烫的点击狂潮。宅家两个多月的武汉人,用手机相机电脑记录了数不清的非常时期的生活日常。记录,是当时许多武汉人的自发行为。
如果把那些素材征集一下,稍作编辑,会比《好久不见,武汉》精彩十倍、百倍!
微观展现与宏大叙事并不矛盾,原始记录与艺术表达可以相辅相成。最能打动人心的,只有两个字:真实!
其实,我们一直看得见武汉。比之竹内亮先生所看见的武汉,还要广阔,还要清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