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文/狄骧
三十岁前,每个人都有三次成功的机会
曾听人家说,人的一生有三次致富的机会,一是出身名门,二是嫁娶豪门,三是结识贵人。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或许有嫁娶豪门的姻缘,也有结识贵人的机缘。不过我遇到过太多年轻人,虽然机会来了、贵人来了,却没有办法好好发挥与掌握,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过于短视近利,以致错失“飞黄腾达"的良机。
在机会面前,你把自己变成资产还是负债?
我公司有一年准备在次年推行一个新项目,并且将这个项目交给曾有相关经验的年轻员工来负责,同时想试试他的能力水平,我想着如果他能把这个项目成功地办好,便把他提升起来做个小主管。
但我却没想到这个员工仗着我对他的信任,也仗着自己过去的经验,在私底下与厂商达成许多协议,更是径自示意厂商将这些条件写进合约里,若非我细读合约后及时发现,差点儿就要每年支付160万元的金额给厂商。
事后我把员工找来问话,问他为何“大主大意"地自作主张,他竟然振振有词地回答我说:“这笔金额我之前就已经写进年度预算表里,您看过也没有疑问,我以为您已经同意,所以就没有针对这点特别向您报告。"
员工这话让我吓出一身冷汗,这种设下陷阱、赌着如果主管没有发现就能蒙混过关的心态,让我深感不安,当下我毅然决然地把这个项目交给别人去做,否则哪天被员工卖了还要帮忙数钱。
放任自己快乐,等同于容许自己当个人人喊打的“白痴“
一家游戏公司的高级主管分享过一个案例,认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独善其身的情形愈来愈明显,到了让人忧心的地步。
他的公司程序部门有一名年轻员工,毕业于名校的信息系,平时表现优良,本来很有机会在来年的晋升中接任小组组长,可是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快到下班时间,该员工所属的单位忽然接到客户申诉,必须紧急解决游戏的运作问题。由于是“临危受命",必须在很短的期限内完成一个项目,所有的同仁都得加班配合。
当时这位员工已准备下班,得知被加派工作后十分不悦,脱口说出“这又不是我的工作范围",一边臭着脸回到工作岗位上。他没注意到这句话出口的同时,办公室中人人为之色变,因为在极重视团队合作的游戏业,他已说出绝不能讲的禁语。
后来这名员工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自认受到排挤,没多久就黯然辞职。他大概没想到,自己因为一句话而变成人人喊打的“白痴",还因此错失了大好的升迁机会。
如果这名员工够成熟,当下就不会出现那样的反应,也不会有后续的问题发生。事实上,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很累,也各有各的压力。为什么公布加班的同时,没有人提出异议?
即将届满三十岁的人,如果仍以追求自己快乐为优先考虑,就要好好想清楚可能的后果;否则光顾着自己快乐,而没让其他人也快乐,这个社会就会让你“很不快乐"了。
薪水和职位都是假的,只有能力是真的
现代的年轻人,似乎很相信一些商人炒作出来的东西,像是头衔或地位、证照或会员卡,以及曾跟某某名人的合照。
我带过或面试过的新人中,99%的年轻人,都很在意自己的薪资和头衔,甚至有些人不只是在意,而是已经到了斤斤计较的程度。我说过,曾有几个新人,为了试用期时薪资多100元或少200元,就不停地打电话来询问公司最后的决定如何。
荒谬的是,也有不少新人没有通过试用期后,故意选在周末前请辞,却仍希望公司连周六周日的薪水也一起给他们,因为,他们认为周六周日本来就是他们休息的日子,是他们的福利,即使周六日不会再对公司有所付出,即使将来也不会对公司有任何贡献,他们仍想领到这两天的薪水。
老实说,这一两天的薪水也不算多,他们能占到的便宜也没有多少,然而,这样的心态和小格局,不仅给公司留下深刻的不良印象。
不管你是保险经纪人还是资讯工程师,又或者你是面包师傅、营销人员,任何一个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或具备相当能力的年轻人,不要忘了,每年都有不少比你更年轻的社会新鲜人投人人力市场。
或许目前你站的位置还算可以,但每隔十二个月或更短的时间,总有比你更认真或更有实力的新人及同辈,会想办法站在你老板的眼前,告诉你老板,他们的效率和能力比你高出一倍,但薪水不变。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把这份薪水给谁?答案不用我多说了。
重点是,当你被办公室里的“摩尔定律"从人力市场淘汰掉,这时,你的头衔再大、薪水再高,都无法为你的竞争力加任何分数,因为这两样东西,本来就是假的。

除了薪水,头衔也是许多年轻人迷俗的东西。
我曾遇到许多新人,年纪轻轻,在履历表上的工作经验中,就挂着业务经理或设计总监等骇人的头衔。
结果一试用,才发现根本还是个草包,显然是头衔大过实力。
也有一些年轻人进公司一年左右,也开始计较起头衔,甚至为了头衔和老板及同事闹得不愉快。
可想而知,年轻人有了漂亮头衔,除了可以在客户和同事前拥有发言权,回到家或在朋友间,也可大肆炫耀一番。
但是任何一个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或具备相当能力的年轻人,不要忘了,每年都有不少比你更年轻的社会新鲜人投入人力市场。
或许目前你站的位置还算可以,但每隔十二个月或更短的时间,总有比你更认真或更有实力的新人及同辈,会想办法站在你老板眼前,告诉你的老板,他们的效率和能力比你高出一倍,但薪水不变。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把这份薪水给谁?答案不用我多说了。这时,你的头衔再大、薪水再高,都无法为你竞争力加任何分数。
因为这两样东西,本来就是假的。
赶快清醒吧,你的“心态”站在哪里,注定你就只能站在哪里。
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就在文末给我点个👍吧。
作者介绍:狄骧,畅销书作家,居于台北,为《Reach+上班族达阵Mook》总主笔,著有《三十岁后,你会站在哪里?》等。
亲爱的北鼻们,我会在这里分享所有关于读书荐书、自我管理的精彩内容。
我希望在记录自己学习、感悟的过程中能与你一同成长,也希望能时不时帮你打开一扇思维的窗!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悠悠点滴】,成为更好的自己。
悠悠点滴
读书、思维、实践、
改变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