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这么穷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这么穷

作者: 9a61dd4e8b96 | 来源:发表于2017-06-01 17:51 被阅读128次

    本篇是以小胜大(David and Goliath)的读后感。

    本书的后三分之二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尼采:「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What does not kill me,makes me stronger. By Friedrich Nietzsche.

    不过今天我要着重说本书的前三分之一。

    1.越有钱教育越容易吗?

    首先请看第一张图片,按照经济学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我们普遍认为是这样,但真实情况是第二张图。

    你以为是这样吗? 家境太穷,孩子很容易只会想着如何活着;家境太富,孩子很容易只会想着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两者都是自私的变体罢了。

    因为富一代经历过贫穷,所以他们有一种如同求生意志般的赚钱欲望。然而他们的子女很难模仿。

    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看到什么就会想要什么,一般拒绝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说家里穷买不起,第二种是说只有考试考好了或者生日才能有。第一种说法就会让孩子产生只要有钱就什么都可以,这也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变得物质。第二种说法会变成「我做一件事是因为它背后的奖励而不是这件事本身」,被这种观念影响的很可能变成保守主义者,总之只对社会的稳定性有利,对创造性无益。

    通常富人家长很有可能会有爷爷奶奶对孙子的那种态度,就是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过得那么辛苦,希望小孩子可以少走点弯路。而小孩子也不是傻瓜,除非父母铁了心就是要在孩子成年以前过得像中产阶级。不然小学生也有能力知道自己家财万贯多到够活十辈子,所以就没有那种危机意识。当然富人的家长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说成废物,所以肯定会上最好的教育,极力地栽培。虽然也有读不了书的案例,但现在就先假设他们都成了从名校毕业的菁英。

    菁英是什么?菁英就是聪明的人。那聪明是什么?成绩?智力?语言能力?领悟力?双商(情商智商)?理解力?适应力?还是包含以上的全部?

    心理学界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抛弃双商的说法,因为智力高的人也绝对情商高,只要这个智力不是狭义的成绩、语言、数学能力,而是多元智能、成功智力或真智力。这几种智力分类相较于狭义定义中多出了反省智力、经验智力和环境智力。反省智力就是一开始做不到通过反省找出原因优化策略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智力就是可以专研某个领域以到达更高境界的能力,环境智力就是对于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力。

    当然至今智力的问题还在各种争论,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所以他们说的菁英自然就是按照狭义智力来定义。因为教育能够教的东西有限,危机意识是因为环境而生,如今的社会平均富足,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也没有经济衰退。在这种大环境的前提下,也不可能教导孩子有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就跟求知欲一样,因为不想让未来的自己过得艰苦,所以逼迫现在的自己去寻求比学校教的东西更多的知识。虽然只是求个安心,这些知识很有可能未来也用不上,但是获得锻鍊的是危机处理能力。当整个大环境习以为常的常识都失去作用时,该如何适应。换言之,当整个大环境都已经市场饱和的时候,该如何创造新的商机的能力。

    2.班级越小学习越好吗?

    第三张图。

    这真是教育界争论多年的问题。至少在中国普遍家长都觉得班级里太多人了,只有小班制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我这里就说说一般人比较不知道的小班制缺陷。

    学校不只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习如何在社会中生存的练习场。不知道各位在公司里有没有遇过那种,名校出身能力优秀但是不能跟别人合作及沟通的人?不管有没有,反正这种人基本没法在公司里待下去。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力有限,团队合作是社会中必备的能力。因此在错误代价小的学校中,孩子如果没有学会怎么跟人合作,那他的工作前景是值得担忧的。

    另外小班制也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十几岁的孩子最在意的是同年龄人的目光,因此如果全班有过半数学生都热爱学习,其他孩子也很容易热爱学习。但是假如班级里只有十人,三个人很混就等于三分之一的人都很混,孩子很容易就变得不爱学习。偷懒是人的天性,如果班级里认真学习和很混的学生各有三人,剩下四人很大机率都变的不爱学习。

    当然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学校班级中,像是你陪男友去现场看足球,即使你平时根本不怎么看运动,但是进球瞬间全场欢声雷动时,你也很有可能跟著一起跳上跳下。或者你去听了一场演讲,即使你觉得有些地方主讲人实在讲得太棒了,你很想站起来大声鼓掌,但因为其他人一脸冷漠,你也就跟著安静。

    教育经济学家Eric Hanushek在其著作《The Evidence on Class Size》中对有关班级学生人数对学习成效影响的数百项研究与结论做出评析,他指出:「对于学校的研究当中,被研究得最多的层面大概是班级学生人数对学习成效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多年,但仍然没有理由相信,班级学生人数多寡与学习成效之间具有任何一贯的关连性。」

    3.成绩不好是因为花的时间不够多吗?

    接下来请看第四张图片。

    忙碌不等于有效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无止境的正增长,到达某一个点的时候增加的效果就会平缓,之后就会变成负增长。

    以念书来说,你读的时间太少所以成绩不好这很正常。但假如现在你一天花超过二十小时读书,扪心自问,这二十小时你的心都全在书上吗?

    学校里为什么一堂课是五十分钟,而不是两个小时?就是因为一般人的集中力没办法持续那么久,需要适当的休息才能恢复。

    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会给你一个半小时的午休。(题外话,我觉得中午给一个半小时的做法有所缺失。从八点工作到十二点中间有四个小时,但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四小时都维持高效工作,所以都会打混摸鱼。下午的时间也是同样道理。如果公司比较自由,觉得累的时候就趴着睡个十五分钟很快就能恢复精神,但假如一定要规范个时间,我会觉得每两个小时就休息二十分钟比较合理。)

    其实倒U型并不是什么新鲜观点,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人们之所以无法明辨优势与劣势,是因为普遍认为努力是正斜率,也就是做越多就越好。但事实上很多人即使努力工作却还是依然贫穷,关于穷忙(the working poor)世代我可以另外写一篇文章。

    你以为的优势可能是伪装的陷阱,而你以为的劣势却隐藏着机会。取决一切的依然是自我反省。励志的话我就不说了,道理人人都知道只是做不到。

    最后我要安利Malcolm Gladwel的书,真的都非常有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这么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cs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