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知识是别人的,能运用才是自己的。
看书,看的再多,如果你不去实践书里的方法和道理,不去认真思考、总结、输出表达,那也仅仅是享受了一番短暂的颅内高潮而已,过后就依然平平淡淡了。
网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看了这么多书,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看了很多书可能是真的,但是道理你真的懂了吗?
未必!
在我看来,未经过自己亲身实践,没经过实际行动获取的内容,你都算不上懂。因为你只能重复别人的思想,并非你自己的感受。
所以,把知识用起来,内化成自己的本事和能力,才是正确的方法,也才是我们读书的意义。
如何做?
很简单,写出来,分享出去。
最佳的方式是写出来,分享出去。
读完一本书,合上,凭借自己的理解去把书里提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如果你能写明白,说明你懂了、记住了,如果你写不出来或者写的稀里糊涂,那说明你依然没懂。
这时候继续读书,继续思考和输出,反复这个过程。
这样做虽然看起来慢,但是效率最高。
对大脑而言,输入越困难,提取越容易;输入越容易,提取越困难。
如果你只是一本接一本地看,没有任何思考和笔记输出,没有任何表达和交流,过三五天如果你还记得这本书的内容,说明你记性好。
但是如果你在读的过程,积极思考和输出表达,把读书的过程变主动,这样专注力就变得非常聚焦,此时你大脑是在积极进行关联。
这个过程更容易让你记住书中内容。
这就像我们高中做数学题一样,如果你只是看数学教材,一遍遍看,就是不做题,那你永远掌握不了。
读书一样,如果你只是读,那这些知识你也无法真正内化和运用,顶多作为一个讯息存于脑中。
读和写,从来就不是分家的。
所以,想记住读过的书的内容,写出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