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的秋天,如果你不刻意去香山抑或去其他山坡去看看红叶,总觉得毫无知觉的就过去了。热着热着突然就冷了,没有随风潜入夜的那种一点点的带给你不同的感受的过程。初秋与深秋的过程太短,还来不及欣赏,已进苍凉。总觉得欠了不少的诗意。
记忆里秋天依然是家乡的样子。刚入秋,白天依然躁热,那种热依然猛烈,但有个特点,每每到傍晚,很多时候却能看到晚霞映红半边天际,照的世间万物带着一抹朦胧。但在晚上,却要加盖一层薄被子。这个阶段要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就来到了中秋,此时节树上的蝉已经悄无声息的死去。大树也感觉失去了活力,树叶不绿不黄或者介于半绿半黄之间。但秋风确是拿它们没有办法的。它们还没有甘于这轮回的宿命。虽然此时的各种果实已经高挂枝头,但还没有完全的成熟,据说这个时节是老百姓最在意的时期,如果照看不好这个时期,或者这时来了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幸苦付之东流。晚秋,可能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真正的秋吧,树叶再也招架不住大地的召唤,随风飘落,恣意的选择自己终老的土地。午夜已然寒冷,早起总能看到路边枯黄的草叶上铺满了一层白白的霜。再被阳光温暖后雨化为一滴滴的水珠,挂在草叶上,折射着朝阳的光芒,一闪一闪,晶莹剔透。
我们最多看到,读到,体会到的也多见于晚秋,它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苍凉落寞萧瑟的开始,诗人写秋也大都写晚秋。枯藤 老树 昏鸦的寂寥更能应景内心的感触吧。来北京整十年,渐渐忘记秋天的样子。太忙了吧,忙于生计。像个勤劳的蚂蚁,建立自己的巢穴。为了隐藏内心的不安,勤勤恳恳。为了所谓的三十而立,不知熬过了多少心酸,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得到的是别人赞许的眼光,而失去的,确是自我……哪个更值得去追求呢,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说法。孰对孰错呢,没有答案。有时候我感到庆幸,但大部分时间我是落寞的,在我最好的年华我丢掉了,放弃了很多……
经过了一场足够激烈的球赛,坐在场边休息。突然感觉一丝丝的凉意,抬头看了看天空,原来压抑了一天的天气总算要给个说法了,天际慢慢压过来一团清灰色的云团。看来不能在此感受这惬意了。赶紧收拾行装,准备回家。由于现在只是点点滴滴的下,所以骑车的速度控制的很慢。不是不怕被淋湿,反倒是喜欢雨滴滴滴打在脸上胳膊上的感觉。微微眯着双眼,迎着风,迎着雨滴,混合着汗水。雨水与汗水在风的调和下渐渐融在一起,越积越大终于承受不住划过脸颊的瞬间,是那么的舒服畅快。
这不就是记忆中的秋吗,它悄悄的来了,我感受到了,不用红叶来宣示主场。
有时候我们用尽力气追求的……感觉无所得,为什么不慢下来细细体味呢?其实它一直都在。所有一切被看穿了结局的,如果不去追寻,又如何感受那久违的美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