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乡做支教心理课,顺便访谈了一些学生,结果让我有点失望,但同时也是收获。去一所乡村学校做些心理辅导,不官管是上课还是个别访谈,校方保持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是那么迫切不是那么珍惜,大概主要是送去的原因。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公办事业机构,虽是对外免费服务,但免费的东西也是需要付出心智和劳动的啊!
按照单位合作的原则,总算没有排斥,但在中午校长陪吃饭时,热情归热情,但听到他说出这样一句话:“市里有个心理咨询老师,45分钟时间就收两千五百元,一天接待二十多个求助者。”我不知道在我这个角色面前这样说目的为何?还是顺口一说?给我感觉有点发酸还是怎么的,自己没好意思问。
下午委派过接受访谈的学生竟然有一个长岀奇,行为特殊的孩子,说话口齿不清,他们说问题挺大,但大到什么程度,没人给我介绍背景情况,没人说有什么问题。但送来了就得接待。在提问中,听到孩子的回应是:不知道老为什么要让来我这里,自己也没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连自己是二年级还是三年级也分不清。只听清一句,奶奶走了自己不高兴,周末不想回家。活动结束时,才有老师跟我说是妈妈离家出走了,奶奶也改嫁他人了。孩子智力年龄比同龄人低很多,行为不分场合,情绪不受控制。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遇上上面那个收入高的老师能否解决,是否愿意接待。
这又一次说明,有人把心理老师错看了,看成能够望闻问切的大夫了,看成算命卜的先生了。这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盲点,也是不少普通老师的错觉。这一课需要经市给人们普及讲解,心理老师该干什么,有什么职能?
访谈学生见前,要事先了解一下他的背景信息,要求他的家长和老师把他对心理老师的期待目标明确一下。然后与学生自己的叙述互补或核对,这样才有可能帮到孩子,帮到关爱他的重要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