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从整体来看CPA六门课程的关系,我谈下我粗浅的看法。在各类财会考试中,CPA的定位是相对鲜明的,CPA的热门程度与考试的稳定性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这部法律唯一赋予了CICPA在中国大陆的鉴证与非鉴证业务的签字权,从中注协的管理来看,CPA分为执业会员和非执业会员,其余别也是在是否满足特定从事审计相关业务的条件,所以CICPA从定位上来说叫做中国注册审计师可能更贴切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审计是所有课程的最终落脚点。这与CMA、CIMA等管理类会计师协会,或者ACCA等综合类的会计师协会是有区别的。这里可以重点谈谈ACCA,ACCA虽然也具有在特定区域内从事法定鉴证业务的资格,但是ACCA刻意淡化了这个属性,因为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本地保护主义,所以在各地都有自己的CPA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充分的市场推广,ACCA在中国大陆其实更突出的是一个综合性的形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方面,这在后续的会员服务中也能看出来。再从我所在的江浙地区的会员职业来看,除了少数在四大任职的会员外,其余大多都在外企任职,审计的属性已经被大大淡化了。回到CPA来看六门课程,如果把审计看成最终的落脚点,那么所有科目的链条大体可以如此来看,两法无论在任何的体系排列里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普及类的科目,税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税法在会计中的体现自然不用多说,几乎所有的基层会计岗位的最终目的就是报税,而在财务管理中的资本决策等方面会涉及到现金流量的考量,在教材中体现的仍然较少,但实务中税收部分的影响可能相当重大,一方面本身决定了决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的筹划空间。在这个层面可以引申出的考试有TA、司考等,当然司考涉及知识的范畴还是要比单纯的经济法大上许多的。学过会计的人都知道会计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间交叉的部分就是成本会计,会计与财管两门科目的关系便在于此。成本核算即是财务核算的基础本身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良好的成本核算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大多数会计其实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层面,即所有全部的工作即是为了完成税务申报工作。我们经常会听到人工智能和信息系统对传统会计工作的挑战,指的也即是这部分。通常而言职业能力和判断涉及的越少的工作,越容易被替代,因而其价值也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财务人员觉得自己不受重视的原因。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果恰好是管理会计的工作基础,在进过一系列的调整之后可以形成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的重要数据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财报分析、成本管理、绩效管理、企业预算、财务预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工作,这便是企业内部财务岗位的第二层级。这部分可以引申出的考试有CIA、CMA、CIMA、FRM等。最后我喜欢把财管中的Corporate Finance的部分,即投融资管理的部分单列出来,因为这部分的职能对于经验和能力的要求是最高的,相应在企业产生的价值也是最大的,所以其地位在企业内部也是最高的。在这个知识层面可以进行引申的考试有CFA等金融投资类的考试。落到最后审计这个科目上来而言,税法本身是会计的基础,而会计是审计的基础,审计是一门教授方法的课程,其应对的内容便是会计工作的结果。审计中对于持续经营能力假设的要求,对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可以回到经济法的内容,而财管中管理会计提供的财报分析、财务预测、内部控制等内容会涉及到审计中对于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同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也是对于审计风险评估工作的有力补充。这部分可以引申出的考试便是各个国家的CPA考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