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已经毫无疑问可以算得上当今社会上不可或缺的竞争力了,无论你承认与否,几乎所有人都有因为自控力而耽误自己过,就拿我从前的班导师来说,他算得上是一个非常认真敬业的老师了,作为一个硕士生导师,他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可即便是他也曾经在私下承认自己不止一次在工作的时候,会忍不住打开手机刷会儿微博和朋友圈。
即便是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也会如此,更加不用说大多数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达到需要拼天赋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努力远远不够。
那么怠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就我个人来说,即便是现在,我依然很难真正地在自由的环境里做到持久高效的专注,就在昨天,我完成了两个计划的番茄钟以后,便开始看剧了,看完以后也没有想着要回去继续完成任务,而是选择打开知乎看看有没有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觉得看的书和我的生活距离如此之近了,面对诱惑,我常常是不自觉地陷入其中,然后便是失去大段的时间,最终懊悔不已。
我认为,书中所提到的“十分钟法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无法想象一个养成十分钟法则习惯之人会成为诱惑的俘虏,在我看来,任何冲动只要捱过了十分钟,在理性面前,几乎都站不住脚,反之,那些可以在十分钟之后依然能困扰你的诱惑,还不如就去做了,因为这个时候,即便你努力去压制自己的欲望,你也难以真正集中去完成任务,也正如今天拆书所说的那样,我们是不可能真正控制自己的思想的。
适当的妥协在我看来绝非是放弃,而是为了前进而做出的策略。就拿番茄工作法来说,它也是遵循人类生理特点而设计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休息,长期高效的专注便不可能发生。
因此,适当的释放和轻松无伤大雅,真正应该提防的是主次不分,从而影响了真正该做的事情,如果一味地去让自己保持高效专注的状态,最终只能快速地消耗完自身的意志力资源,最终把自己拖垮。
最后,我认为,这些方法论最终也只能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被这些工具拖着走,用对方法确实会让我们事半功倍,但是相较于方法来说,更加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可以确立自己的方向,找到目标的意义,并从内心去承认它,那么我们真正需要消耗的自控力也会变少,甚至那些从前的诱惑也将不再是诱惑。
孤立地把要事和诱惑对立起来在我看来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在潜意识里面就认为这些诱惑的优先级比你真正要做的事情要重要的话,那么你很难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潜力,而一旦那些要事本事就是你的诱惑,那么目标距离我们又会有多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