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尝试了2小时的Zoom在线工作坊,《Retrospective of Scrum Retrospective 工作坊》,很有意思的一次体验,收获和教训都很多!虽不是专职的培训师,还是希望能够每次培训能够在持续进步!
疫情期间,如果一直等着线下的培训机会,很多安排的工作也没法有进展。这也倒逼自己尝试线上的工作坊。近期也参加了好几次线上的分享,很多引导师或者教练都做得非常棒,所以也就积极行动起来,这也打破我了我的一个限制性信念,工作坊只有线下的效果才更好,现在情景变了,线上变成了最优选择了。
另外,周一在公司的一个9人的工作坊,有线下的6个同事,还有三个同事在Zoom上,同时能够关注到线上和线下的场域实在是太挑战了。而且带着口罩想连续不断的说话,真的是考验肺活量,所以这次索性都Zoom线上分享吧!
从线下到线上,工作坊的准备有什么不同?
1. 线下工作坊可以在白板纸上提前画一些海报,可以利用报事贴和白板来分享。对于线上的讨论,需要准备充分的deck,设计好流程。看到有的用Mural这个工具来进行线上讨论,这次时间比较紧急就没有尝试。我是利用Zoom的break room进行分组讨论和Google sheet的在线编辑来充当报事贴的。Google sheet作为你一个讨论的大白板还是很方便的。
2. 线下可以大家是面对面讨论的,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可以让大家离开手机和电脑专注在工作坊。而线上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如何让大家专注在这个工作坊呢?工作坊的开场需要好好设计,让大家真正能够产生连接以及专注到当下。还有一些流程方面的把控需要提前设想得更加周全些。今天是用了这两个问题做开场,发现游戏确实是个好话题,大家不约而同的聚焦到投入时间和专注上!
假如今天的工作坊就是一场游戏,你期望收获些什么?
为了打一场精彩的游戏,你会投入些什么?
3. 如何激发大家专注投入到工作坊中,除了引导者本身的能力和状态外,参与的小伙伴们也很重要!他们是否自愿来参加这个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是不是能够吸引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点很关键。那参与者的意愿,前期的工作做足,后面更多是保持自己引导的一个状态。接纳现场发生的一切,毕竟今天参与的各位经理们非常忙。今天工作坊的内容更多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他们有可能同时多线程还在处理很多事情,这个是我不可控的。
4. 所有参与者都聚焦的话题引发的各种想法激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周日参加的一个教练复盘的工作坊,当不同的教练都聚焦到一个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时,又有个很资深的团队教练进行强有力发问,大家会探索得更深,同时又有新的觉察的碰撞等。当时的体验就是,深度的交流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只有此时此刻正在碰撞的和新冒出来的想法等。
5. 线下可以看到大家,更多的观察这个场域下的讨论内容,讨论状态和能量等,是有反馈的。线上,如果自己巴拉巴拉讲了会,很沉默,你会有种大家在听的疑惑吗?这个想法的背后,还会生发出不自信,是不是我讲的这个对大家没用帮助。这时,蜜汁自信的认为我分享的东西对大家很有帮助,保持自己的积极状态和高能量就很有必要了。可以适当当断,问下大家对于当下讲的这里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6. 工具调试一定要万无一失。这次一开始就出现乌龙事件了,Zoom 的break room的功能突然用不了。这是培训的大忌吧。好在当时非常的镇定,立马想着那就不分了,大家来Yes & And来随机讨论好了。哈哈,好在有好帮手啊,Sam立马提议我们可以手动的用多个Zoom房间来讨论啊。这个折中的办法用户体验肯定是非常不爽的,真的非常感谢今天的各位同事,大家没有一个抱怨的。这也暴露出,我在会议开始前时间都花在deck做得更加完善方面,想从90分进步到99分。可是却忽略了工具上可能存在的风险,这可能让这次的工作坊事倍功半或者直接失败呢!在关注系统和细节方面,确实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7. 保证准时开始,准时结束,适当裁剪内容。准时结束是我在开始前给自己设置的一个小目标,最后发现进度有点慢,就剪裁了一个案例分析。线下的工作坊超时,你可以把大家关在会议室嘿嘿,线上的超时大家就退出参加下一个会议了,准时很重要!
下面是一个Google sheet 的报事贴白板,哈哈!如果线上工作坊是一种趋势,那也不错啊,节省了路上的时间更灵活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