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幼儿园组织了一个活动,就是以“丰收,节约”为主题,让小朋友们准备一幅画,到时候可以比赛。
我家孩子拿到这张画纸的时候,是连一点折痕都不能有的那种感觉,让我们把画纸放好,当然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准备,所以我们也没着急催她完成。
整个一个星期,她没有提过画画的事情,姑且认为她是在寻找灵感,大概过了一个周末,她开始拿出画笔要画画了。整个画的构思都是她设计和完成的,首先她拿来一张草稿纸,同时也在一些绘本书上找一些素材,最后定格为4个部分,这个时候孩子不叫我,我是不会主动去帮助她的。
是的,她很快就碰到问题了,因为她发现直线对她来说有点难,用铅笔描起来也是歪歪扭扭的。这个时候我拿出尺子来帮她秒边框线。接下来的事情都是她来完成了。这个过程不算漫长,我问她,为什么要分4个部分,她说,4个部分说明准备的认真细致一些,效果会好一些,还可能会得奖。
初版的画作是黑白的,还达不到叫作业的程度,于是隔了几天,我开始催她,得考虑上色了。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分工协作起来。其实在上色前的效果我打分50分,上色后的效果就可以达到70-80分。可见色彩带来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这个确实也超出了我最开始对于色彩的期待。
交画的时间很快就到了,爷爷和妈妈对这幅画也很上心,最后是爷爷带着去了幼儿园。没几天就收到了老师的通知,说画作通过了,需要做下一轮的比赛筛选,这一次是要把画的内容讲出来,最好是一个完整清晰的故事。
我让孩子试着讲了下,果然第一次讲,就开始放飞自我了,我开始做一些指导了,这幅画分为4个部分,主要应该是让成长的过程更有条理,那么就需要对每一个部分起个名字,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得到了4个名字:播种 浇水 培养 结果。
接着我让孩子去想象画作里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喜欢什么等等,果然孩子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小夫,这个名字比较生僻,在我的建议下改成了小福,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小福的故事了。
关于植物的成长周期,我也查了不少资料,说是果树,生长周期和画里面的效果不是很匹配,于是我想到了番茄,和孩子讨论了好半天,她总算认可了这种方案。接着是番茄的种植,这块我提出了上面中番茄,下面种土豆,这是一种全新的种植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可是真有这种模式。孩子觉得还蛮有意思,到底下面种的是不是土豆我们还讨论了好一会。
最后故事就基本成型了。一个小小的绘本故事如下:
小朋友叫小福,今年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了。她们家后面有一座山叫做美丽山,山上绿油油的,有很多的花草树木。
因为小福爱吃西红柿,所以她想在山上种一些,于是他请教她的爸爸,爸爸建议她,上面种中西红柿,下面种土豆,因为西红柿和土豆是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结的果实更好一点。
于是小福开始播种,她选好了一块地方,挖了一个小坑,把种子埋进去。
小福每天都会到山后去看一下,坚持浇水。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土里面冒出了一个小苗,小福很开心,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学校的同学们,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小苗。
就这样,小苗一天天长大了,早晨的时候,一缕阳光照进来,小苗看上去非常漂亮,后来小苗越长越高,越长越大。
过了2个月,它开始开花了,吸引来了小蜜蜂,没过多久,就开始结出了果实,最开始的果实是绿色的,是不能吃的,要等它变红才可以吃。
小福把丰收的西红柿送给了学校的小朋友,把土豆送给了她的爸爸妈妈。
感觉真开心啊。
这算是我和孩子完成的第一个绘本故事,更关键的是需要孩子能够理解,把这些内容都自己表达出来,其中有好几句还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