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我绝对不会想到,拖延症患者会跟完美主义者挂钩。
按《拖延心理学》里讲述,完美主义者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适应不良型,他们往往要求过高,然而却对自己不抱有希望。
相信在“简书”写作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起初都想着有一天能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财务自由,以至于每次辛辛苦苦挤出一篇文章,都会将其投稿到各个专题。接下来的一天就在不断地刷新,期待着浏览量和点赞量的变化中忐忑地度过了。
事实证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自以为的“优作”不过是别人眼中的口水文,每天除了自己的点赞外少有收获。
起初的愿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时不免会感到失落,觉得自己不是写作的料子。于是,开始在每天的日更中纠结、拖延,直到最后的放弃。
“通过写作实现财务自由”的抱负,可见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之高——刚开始写作就渴望能够达到作家的水平。就从做事追求完美这点来看,将我们称作“完美主义者”并不夸张。
但我们在完美这条道路上的追求却是畸形的,都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们不该单纯认为,这会是一条简单的道路;或者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有优于他人的才能,只不过是得到发掘。
这个世界上有天才的存在,但我们其实都是平庸的大多数。
如果无法做到认清现实,那么我们总会在焦虑无法达标中徘徊,在现实前失落,进而选择拖延,进而逃避。
拖延和逃避似乎为我们的无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如果再给我多点时间,我能够和他做得一样优秀。因此,在潜意识里,许多有拖延症的人尽管现实的表现不佳,但他们往往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除此之外,这种心理上的负担还阻碍着我们的进步。把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刷新上,而后带来情绪上的颓废,难道我们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用来琢磨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吗?
作者提及的另一种完美主义者是适应型,他写道: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与之相符。” “这样一种能够如愿以偿的完美主义,感觉上去就像一个人本性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自尊的基础。”
想象一下,这类完美主义者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写作实现财务自由,但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他所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尽管他刚开始也不被许多人认可和支持,但这并不会影响他每天投身在提高写作上所花费的时间。
感受着每天一点点的进步,他感到很开心,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付出的决心。拖延症完美主义者可能会不以为然,但久而久之,这两者间的差距必然令旁观者望而兴叹,而拖延症完美主义者却仍活在自我欺骗之中,只为了保持那份的优越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