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门

作者: 弦音的读写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21:05 被阅读0次

    皮门是指跑江湖行医卖药的,是江湖行当的又一大类。

    在古代中国,他们多以摇铃来表明身份,招揽生意,所以他们又被称为“铃医”。

    清朝满族人曾信奉萨满教,萨满教巫医治病则以单面皮鼓为表明身份的工具,所以被称为“皮门”。

    “皮门”二字也隐含着对江湖医生的轻蔑,认为他们只懂得一些皮毛,是江湖骗子。

    皮门中又有许多讲究,有隐医、流医、僧医、巫医、丹医等。

    隐医,是指“遁迹幽岩”“隐于医卜”的医生。其中多有名医,也有江湖骗子。

    流医,是指“萍踪浪迹”、流走江湖的医生,他们中的许多人“亦能粗谈经方,大率套语,其处剂攻补混施,识见胆力,藐无一可”(《轩歧救正论·流医》)。

    僧医,是指以僧人身份行医的人。其中许多人并无真才实学,只是“诳言神授,惊炫俗眼”(《轩歧救正论·僧医》),借僧人的身份游走江湖,假托神佛行骗。

    巫医,以符咒等巫术给人治病的人。

    丹医,以丹药给人治病的人。

    卖药的江湖人物类型极多,有设点行医卖药的、有临时摆摊儿卖药的、有朝山烧香卖药的、有挑担儿卖药的,也有推着摆满中药的小车儿,在小车上撑一把印着卖药标记的大伞卖药的,还有双手合十打坐卖药的。

    从卖药的种类来分,有卖打虫药的、卖眼药的、卖春药的、卖壮阳药的、卖神药的、卖符水的,还有专卖各种秘方的……由于卖假药的人数众多,所以人们经常把江湖骗子和卖假药的联系起来,“跑江湖,卖野药”也成了一句俗语。

    大家熟悉的场景是旧时街上卖野药的,他们练把式,舞刀弄枪,一旦观众聚多了便开始卖药,以“祖传秘方”“今日所带药品不多”等极力鼓噪煽动,以便造成争相抢购的局面。

    其实,以行医卖药行走江湖的行当起源很早,其中也不乏才俊人士。

    据史书载,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医生,但当时医巫不分。

    巫,既代表鬼神发言,又医治疾病。

    据《周礼·天官》记载,周时也有医疗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还出现了收容病残的场所,最早的医院据说是由春秋时齐国大将军管仲所建。

    但说到江湖,医生的始祖应是秦越人,也就是扁鹊,因为他既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个有传记的医学家,也是一个集方士、医生等身份于一身的人。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他是战国之时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北)人,身怀绝技,内、外、妇、儿科兼长。他扎根民间,又活跃于宫廷,是民间游医中的佼佼者。

    可以说,民间医生也有很多杰出人才,就像电视剧中的神医喜来乐那样的人物。但是这世间的事儿有真必有假,也有许多不学无术的人,他们假为行医,妄称灵药,肩挎青囊而无医人之药,手摇串铃却无医德医术,招摇撞骗,形

    迹恶劣,败坏了医者的清誉。

    民间素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之说,是说一个医生,如果家族没有三代人行医的经验,老百姓就不敢服他的药。因为医病是关系到生死的大事,庸医也会杀人。

    一位名医临终时诫子之言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当医生需要极其深厚的功力才行,既要天资聪颖,又要后天足够努力。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别轻易当医生。

    参考书目:

    《这才是江湖》韩鹏杰


    深厚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相结合,才有可能练就出好医生。

    看电视小说,山野乡村,指不定也会有隐世名医,在关键时刻,将落难的主人公救下。

    现实社会呢?

    以前不知道,现在是,越小的地方,越难找到好大夫好医院。

    很多离乡背井生活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儿,都想老了回到乡下养老,但乡下的医疗水平,习惯了大都市生活的人,能受得了吗?

    我们老家县城的医疗水平,不亲身经历,我都不敢相信,真的挺无语。

    老人孩子,稍微有些严重(比如小孩肺炎),或者暂未找到病因,就让住院,至于住院怎么治疗,想问个子丑寅卯,清楚明白,就得看医生的个人修养了。那态度参差不齐,治疗水准,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做法。哦,有熟人单说,咱们的社会,始终还是被重重人际网络密密实实笼罩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皮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me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