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难以忘怀的鱼

作者: 珊家园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13:50 被阅读0次

    从小至今,应该说是吃鱼无数,有的经常在吃,成家常便菜,也就没啥感觉。有的是第一次吃,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吃;有的虽然常吃,但第一次吃的印象深刻,令人无法忘怀,譬如:

    01 活杀的鱼

    我刚进单位不久,就分配随队去佘山岛测绘。佘山岛,位于东海、黄海以及长江口的汇合处,是上海最东端的岛屿,佘山岛离吴淞口直线距离是75km。是鲜为人知的“上海第一哨”,岛上没有居民,只有海军驻军。

    我们租的是一条捕鱼船,据说是经常去远洋捕鱼的。我们十来个人的食宿也按排在船上。早上由船上的交通艇送我们上岛测量,捕鱼船则在他们认为能捕到鱼的地方抛锚下网,捕些海鲜来改善伙食。

    鲳鱼

    第一次下网就捕了很多的鲳鱼。中午我们回到大船上吃饭时,只见似巴掌大小的鲳鱼在甲板上乱蹦乱跳。船员剖杀鲳鱼时,鲜红的鱼血在向下滴,感到很稀奇,在上海是无缘见到海鱼出血的。中午鲳鱼就是弄点酱油烧烧,味道鲜美无比,一人二条鲳鱼还意犹末尽,汤汁一点鱼腥味也没有,又添了点米饭,干脆将汤汁拌入饭中,吃个爽快。这是我第一次吃到活杀的海鱼。

    02  没有刺的鱼

    八十年代末,去南通天生港联系工作,当晚建设单位招待吃饭。上来一道红烧鮰鱼,东道主极为推崇,谓之长江四鲜之一,味道如何如何…。鮰鱼,学名长吻鮠,以前仅是听说,吃还是第一次。鮰鱼入口,第一印象就是鱼肉细腻腴嫩,无刺,汤汁稠浓粘唇,极有回味。东道主介绍说,野生鮰鱼现在是可遇不可求,今天你们来,正巧有,算是有口福的。现在沪上本帮菜馆有这道菜,唯鮰鱼都是人工养殖的,口味总是要打点折扣。

    红烧鮰鱼

    03 拼死吃的鱼

    河豚鱼因其肉质细腻,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堪称鱼中极品。千百年来,河豚一直为名家和老饕所推崇,历代文人墨客也不乏赞美之词。如“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就连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也发出“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的感叹。

    河豚鱼虽然味道鲜美,但它的内脏、血和皮含有剧毒,因吃河脉鱼而丧命曾有不少先例。

    河豚鱼

    我吃过一回河豚鱼,那是单位招待外地来的同行,在徐家汇天主教堂后面的一家会所里,我忝陪末座。服务员给每人端上一碗河豚,是整个一条,它是带汤白煮,乳白色的汤汁浓郁。我是第一次见到河豚鱼,感到很稀奇。

    听吃过的人介绍,吃鱼皮时一定要把整张皮翻过来卷起后吃下去,这个东西是治胃病的。我怀着猎奇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吃了第一口,可能自己老土吧,感觉味道也不过如此,还不如长江里的鮰鱼有滋有味。从小就听说过“拼命吃河豚”的民谚,这次我总算是吃过了,而且没有拼死。

    04 有故事的鱼

    去年冬至,去苏州横泾扫墓,中午在木渎“得月楼”吃的饭。看到有“鲃肺汤”这道菜,顿时我来了精神,我只知道“鲃肺汤”是木渎“石家饭店”的招牌菜,没想到“得月楼”里也有,于是就加了这道菜。

    鲃鱼,古代称为班鱼,在袁枚的《随园食单》之“江鲜单”中是这样描述的:“班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

    由班鱼之肝为食材烹饪出来的汤称作为“斑肝汤”,当时并不出名,仅是江南一带的一道时令菜。

    鲃肺汤

    真正使得班鱼名气大振的原因是1929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他去太湖赏花,在苏州木渎石家饭店品尝了“斑肝汤”,大为赞赏。吴侬软语中的“斑肝汤”被于老先生听成“鲃肺汤”了,趁着酒兴挥毫为店家题诗曰:

    “老桂花开天下香,

    看花走遍太湖旁。

    归舟木渎犹堪记,

    多谢石家鲃肺汤。”

    于是将错就错,石家饭店的“鲃肺汤”在名士文人中传开。

    端上桌的“鲃肺汤”里面卧着一条鲃鱼,其形状像河豚又比河豚少得多,尝了口汤,感觉鲜味与腥味并存。难怪袁枚特意交代“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没有吃过东西总是认为是好的,吃过了也不过如此。江南好吃的东西多得是,想不明白祖籍陝西的于老夫子怎么会对“鲃肺汤”情有独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令人难以忘怀的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mp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