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伙伴分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对我而言,不仅如此,还有‘买课如山倒,听课如抽丝’。
从青春期开始到三年前的近三十年,我都几乎没买过书看过书,只顾早期享受恋爱的甜蜜,随后坠落深陷在小情小爱的井底,眼冒绿光索爱不得而生恨的终日不满怨怼痛苦着,早已远离与书相伴的快乐。
其实早年也没读过什么书,只是在少年时代终日沉迷在小说当中,最迷恋三位作家: 金庸三毛和琼瑶,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天王级的大家。除原生家庭之外,这三位是对我影响巨大的人。
在我身上,从此渐渐形成了比较看似矛盾的性格: 既有纵马仗剑走天涯打抱不平的‘壮志’,亦有四海为家的流浪情怀(我曾无数次的想象过自己哪一生大概是吉普赛人吧),还有就是琼瑶小说里男女情爱的天真幻想、忧愁细腻。真正促进我提前获得人生智慧,完善解读世界的角度,激发灵感形成行动标准的书我却一本都没读过。
四年前,由于对婚姻的绝望而甘当怨妇,过得多年人不人鬼不鬼的状态中开始生发想要改变的念头,就选择了从买书买课入手,急切的想要蜕变,首次买了一批书: 李欣频老师系列著作、心理学相关的以及几本灵性的,结果连一本都没看完就束之高阁,至今几乎都没打开过。而课是陆续的买,也极少哪个听完的。
好的一点是在那个时期,没有多少焦虑,想着不急,总有一天会有兴趣看的。两个月前看到小伙伴在朋友圈分享书籍和心得,再次想到得学习进步啊,于是乎又疯狂买了一大堆书和课回来。
这次是逐渐明显感到焦虑了:
大家都在精进,我怎么管理不好自己时间呢?
怎么进度如此慢,还看不完一本听不完一个呢?
有那么多需要学的,可这么一大堆,从哪本(个)入手最好呢?
唉!什么时候能赶上伙伴们呢?
焦虑之下又顺带滋生出深深地痛悔、懊恼和自责: 早干嘛去了?!浪费几十年的时光,小学就念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怎么不听话照做呢?
几天来的反省,使我不得不直面底层的恐惧: 不自信,害怕自己不够好。
看到贪占那么多书与课背后的思维:
成长类: 认为自己前半生太失败想反转;
疗愈类: 渴望成为优秀的疗愈师,除了的确喜欢感兴趣外,依旧还有一丝拯救者模式;
两个月前新增了金钱理财类: 急于摆脱负债,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
以上这些无不透着难以安于当下、乐享美好的焦灼感: 胡子眉毛一把抓,连发个呆、什么都不做的晒个暖,都觉得奢侈,是浪费时间,有罪恶感。
此刻突然想到一则故事: 一位成功商人给渔夫出主意怎么做大生意赚大钱,兜兜转转一大圈,到最后还是退休了找个渔村,每天睡到自然醒,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玩一玩,睡个午觉,黄昏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渔夫疑惑地问: “我现在不就是这样过的吗”?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想起左瑞萍导师的话: 在内在成长领域,我们学习所有的东西,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和谐更踏实,让工作更顺利更落地,让内心变得更放松更平静更笃定。如果不是的话,就说明走错路了。
是啊,痛定思痛: 专注于自己当前的目标,明白如何取舍,合理调配时间。
抛却焦虑,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向哪里,不断前进,同时却不忘欣赏途中美景,且行且安且喜。
今天恰好是玛雅13月亮历一个新的波符来到,那么,是时候放下过去那些不能再服务于自己的陈旧经验、认知、情绪和感受了,就带着纯粹的意图轻装重新上路吧。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