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一首《扁担和板凳》的绕口令勾起了我对扁担的回忆。
扁担,在我们当时那个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山沟旯旮里,可谓是重要的搬运工具。不足两米的扁圆形竹片板子,两头各挂有一根铁勾子,简朴自然,不枝不蔓。
清晨,红彤彤的太阳从清雾笼罩的大山山头羞答答的刚刚露出一点脸,人们撩开了枕边的梦揉醒朦胧的睡眼,扁担开启了山里人一天的生活。一条掺有沙子,瓦砾,碎石的山间小路渐渐热闹起来。山脚下有一口清泉,泉子里的水清澈,甘甜。人们三三两两陆陆续续的挑着扁担到这口井边打水喝。走在小路上看挑扁担的人各种各样,形态不一。有的哼着小曲,双手揣在袖口里,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肩膀上的扁担连同挂着的水桶跟着他的步伐一颤一颤的。有的佝偻着身子,一只手抓住前面的勾子,另一支手抓住后面的勾子,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还有的,挑了一段时间后,就小心的放下扁担,气喘吁吁的坐到田边地头,眯着眼睛,点上一袋烟,松口气,然后站起来继续赶路。不大一会儿一条干枯的小山路被人们溢出水桶外的泉水撒的湿漉漉的。扁担跟水桶奏出的“吱呦嘎啦”的声音,像一曲美妙的交响曲,附和着生机盎然的清晨。
而后,人们挑着扁担,一步一步的走进大山的怀抱,扁担两头的竹筐里或塞满了嫩绿色的地瓜秧,或盛满了发着乳白色小芽的花生种子,又或是地膜,肥料之类的东西,这时再附上一首四川民歌“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罗,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欧罗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春种秋收,人们用扁担挑着沉甸甸的希望走进了大山,又用扁担把沉甸甸的收获挑下山来,扁担两头的筐子里满是圆圆滚滚的绿色的红色的大苹果小苹果,红瓤的黄瓤的带着些沙土的地瓜,住在麻屋子红帐子里的花生,还有咧嘴笑的酸石榴甜石榴,橙黄色的扁圆形的柿子,浑身长满绿刺的栗子等等,林林总总装满了筐子压弯了扁担,却笑红了主人的脸,他们从容不迫的把扁担从这个肩头换到另一个肩头。
扁担除了肩负着挑水挑东西的重任外,它还是喜结连理亲家往来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年初二的早晨,人们吃过饭,喂好牛羊,老汉便会招呼老伴把昨天晚上准备好的“财礼”拿出来,让儿子挑起扁担,前面挂上一大块带着肋骨的猪肉,后面挂上一个筐,筐里面放着绑好的两只公鸡和两条鲤鱼还有些甜点和蜜食,就这样小伙子乐呵呵的挑着扁担走在了去新媳妇家的路上。我想小伙子是快乐的,扁担也是快乐的,要不然它怎么会在小伙肩上一跳一跳的。
扁担是温馨的,在路上相遇,人们会停下脚步扶着扁担相互问好打招呼。
扁担是从容的,山风吹过的田埂地头,人们把扁担横在沙土上,坐在上面,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扁担静静的聆听着。
扁担是赤诚的,充满荆棘的山间小路,走一步晃一步,挑不过去的时候,两人便会一前一后用扁担把东西抬过去,困难总会被克服。
扁担挑起了山里人的希望,挑起了美好的明天,挑起了人们淳朴善良,勇往直前,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