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书山之路
小文书山之书乃书法之书。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规格不低的书展,我特意提前到会,用了一个多小时几乎是独自一人静悄悄看完近百幅当代文人名士的书法作品,而后几天又一遍一遍读着书展上领到的印制精美的参展作品集。可是说真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了,头脑则越来越发懵了,因为我看到的名人大家的作品真的不知道怎么评价。
要说自己与书法的关系,起码也近六十年了。多半个世纪以来,每每沉浸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王羲之等大家精彩绝伦美不胜收的翰墨世界,尽管自己的书法没多大长进,然所仰慕的书法殿堂之中的书法神采早已于心中煌煌然高高矗立。可是面对而今的书展,怎么就对不上号呢?固然,不能苛求时人与那些中华优秀文化之符号式人物相比,但是文气文脉总该相投相承的呀!
那些充溢于中华书法殿堂里的严正刚健优雅,朴拙雄浑深沉,天真清秀妩媚,圆熟丰润潇洒,以及老辣险劲犷野之气象,之元素,之内涵,那些或者使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或者使人会心一笑,心舒神泰,或者使人为之一振激情昂扬的魅力神韵哪里去了?
我开始怀疑自己几十年的书法学习探索是否走错了路,我开始迷茫于几近一生痴迷流连的“书”山之路到底在何处!
中秋国庆长假得闲,窗前,打开孩子早已给自己买的却一直在蒙尘的两本书,也是名人名家的翰墨,不过这是两本古人的墨迹,是《故宫宝藏明清名人书札墨迹选》。这一看,如进宝山,似入名园。眼前的每幅字都是那么可亲可爱可敬,都是那么让人喜悦开悟感叹,而其言语笔墨之生动亲切,真真让人相见恨晚爱不释手。不过随意打开,八百年前的中书舍人李应祯的《致殿元老友札》,七百年前居节的《致汉阳札》已经使人感慨不已,敬佩万分了。
书法还是曾经的法!
书山还是曾经的“径”!
多少天的沉重消散了,多少天的迷惘释然了。放目窗外,天高气爽,天朗气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