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的雅典,苏格拉底曾启发他的学生每天坚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甩手三百次。一天之后,所有学生都做到了;一个月后,有九成学生做到了;一年之后,只有一个学生做到了。那个人名叫柏拉图,后来也成了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拉斐尔 |雅典学派我对《管理学》的兴趣产生于时间管理。
为了探索时间管理的经验,上学期几乎翻遍了图书馆里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后来终于根据自身特点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平时在图书馆书架间闲逛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被管理学大师的著作所吸引,探寻的范围逐渐由时间管理过度到个人管理。
在学习过程中,脑海里逐渐产生了一些疑问,比如:那些伟大的人凭什么而伟大?平庸与伟大的本质差异是什么?怎样才能从平庸到伟大?改变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带着重重疑问,大三下学期我选了一门名叫《管理学概论》的课程。和大部分选修课一样,这门课也是每周一次,每次大概两小时,持续十周左右。其中,《管理学概论》的第一次课、一场活动和最后一次课带给我的震撼最大,让我如醍醐灌顶般瞬间明白了三个特别重要的道理,使得前面的重重疑问迎刃而解。
一、行动至上
第一次课,《管理学概论》的老师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情:说明他自己的现状——从事管理学的研究与教育二十几年,但仍然无所作为,希望我们能从他身上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第二件事情: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便利贴,并要求我们根据SMART原则,在十五分钟内写下两个目标,作为期末考核的依据,课程结束时如果目标没有达成就挂科。
这两件事情让我对任课老师肃然起敬。坦诚,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启发,让我想起了苏格拉底。在古希腊的雅典,苏格拉底曾启发他的学生每天坚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甩手三百次。一天之后,所有学生都做到了;一个月后,有九成学生做到了;一年之后,只有一个学生做到了。那个人名叫柏拉图,后来也成了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这让我强烈地意识到这门选修课可能会成为我命运的转折点,会指引我探索发现一些足以改变命运的规律。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有一些极其重要的规律尽管显而易见,却只有当你足够重视它们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接纳它们并付诸实践。
我当时想,一定得定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目标。最好能为余生的进步作铺垫。最好是培养一种习惯,甚至是培养一种品质。我最缺乏的是意志力,经过深思熟虑后,为自己定了两个目标:第一:每天跑步五公里。第二:总结任课老师失败的核心因素。
实拍 | 便利贴上的小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被我写到了老师发的便利贴上,第二个被默默记在心里。我怕写出来会遭到老师的暴击,哈哈。对于自己来说,每天跑五公里是一个挑战。尽管经常跑步,但我从来没有尝试过连续十周每天跑五公里。我愿意去尝试,因为我相信这个过程中肯定蕴含了鲜为人知的天大的秘密,而我正好可以通过一次次实践去领悟。
写完之后,老师把每一位同学的目标都看了一遍。轮到我的时候,我说:“老师,我只写了一个目标,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种挑战了。”老师凝视着便利贴,问我:“你是不是最近也有这样的运动?”从他的语气可以听出,这个目标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确认之后,他便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检查完全班同学的便利贴之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定的目标应该要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启发性,而不是用来应付一门考试,比如有一位同学定的目标是每天跑步五公里。”班上的同学听后哗然,有一位同学甚至惊讶地计算:“五公里?!一圈是四百米,五公里是十——十二圈半!”
就这样,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每天跑步五公里的征程。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2018年3月21号。
第一天晚上,在柏拉图坚持甩手的启发下,我能量满满地跑完了五公里,瞬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是,第二天早晨刚睡醒我就后悔了——怎么给自己定了一个这么难的目标呢?这不是挖坑给自己跳么?!我躺在床上,腿脚酸痛,回忆着昨天脑热的过程,甚至想拿一张新的便利贴写一个更容易的目标来把它给替换掉。
可我立刻纠正了自己扭曲的想法: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而且我的那个目标令大家印象深刻!怎么可能换掉呢!我应该回归目标的本质——用实践探寻真理。
起床后,我把便条贴在《管理学》笔记本的封面,以便警醒自己每天都要完成这个目标。同时在笔记本的第一页绘制了一张以天为单位的日程表格。心里盘算着,完成一次就用红笔划掉一个日期。
实拍 | 日程表格于是,到了跑步的时间我就放下手中的事情去田径场跑步。像以往一样,每次开始跑步之前都用Keep设定一个五公里的目标,再点开激进的背景音乐,以便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跑步的氛围中,为这个小目标而竭尽全力。
一天,两天,一周!我逐渐开始期待每周一次的选修课,因为这标志着我又完成了一整周的目标,又在日程表上划掉了七个日期。这种感觉非常好,使我情不自禁爱上一门课,并且主动专心去听课堂的内容,用心整理笔记。
后来我注意到每天黄昏时段,田径场都会有人过来踢足球。一支中国队和一只外国队——黄色皮肤和黑色皮肤让人一目了然。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各自练习,偶尔会进行一场正式的比赛。比赛时双方球员都会换上正式的足球服,两名裁判手持旗帜立在足球场外监战,足球场中部边线外摆了一张课桌,有专人坐在那儿负责记录分数。
比赛的结果就是——中国队输了,进球的黑色老外脱了上衣在足球场狂奔!
时间一天天地过,田径场的景象也一天天地换,忘了有多少次想放弃,也忘了有多少次怀疑自己。每当我特别不愿意去坚持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找借口:跑步的时间能不能用来做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像傻瓜一样坚持跑步到底有没有意义?每次跑步结束都要洗衣服,可不可以不要活得这么累?
后来我才发现:事实上无论坚持做任何事情,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脑海都会出现自我怀疑的倾向,并且暗示自己放弃。值得庆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在清风徐徐的清晨,在霞光万丈的黄昏,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在大雨倾盆的操场,在车水马龙的街道,在人来人往的公园,在海神驻守的岛屿。
我逐渐开始下意识地记住跑五公里这件事情。无论刮风下雨,它都是我必须完成的事情。从每天早晨醒来就惦记着,一直到完成当天的任务。尽管有时仍然会怀疑,但我同样义无反顾地踏上跑道,设定目标,听着令人亢奋的音乐,一圈又一圈跑下去。
后来我可以连续完成七天,再痛快地一口气划掉七个日期。再后来,我居然不知不觉地在跑步的同时伴随着握紧拳头的动作,放弃的冲动越是强烈,拳头就握得越紧。当我偶然在一本书中读到握紧拳头可以增强意志力时,会心一笑!
实拍 | 田径场从每天跑五公里这件事情中,我有了第一次顿悟:
第一,行动至上,计划次之。如果拒绝迈出脚步,你将永远无法抵达心中的大陆,哪怕它和你近在咫尺。请把那些重要的目标贴在笔记本封面、放在心上,时刻惦记着它,并且每天付出足够的行动去实现它。否则一切目标都是幻境,一切计划都是空想。
第二,坚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质之一。如果你能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件事情将会成就你。哲学成就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艺术成就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达芬奇。找到那件自己为之废寝忘食的充满意义的事情,并长期坚持下去,你将遇见不平凡的自己。
二、阅读经典
有一次课,任课老师打算举办一次活动并征求大家的建议。我和另外两名同学给出的方案被采纳了。我们的方案是在星空下的草地上举办一场畅谈活动,大家可以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为了办好活动,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细化到活动的每一个流程。同时召集了一个策划组来细化分工。从策划、采购到后勤,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思维导图 | 畅谈会流程图尽管最后效果不理想,或者说非常令人失望!但作为策划组成员,我们从策划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东西,尤其是意识到了目标管理、人物榜样和思维模型的重要性。它们都可以通过一个途径来获得——阅读经典。
这也是这门选修课带给我的第二次顿悟。
作为一门选修课,你可以切实地体会到由于课时的有限性而导致学科领域的很多重要内容都被砍掉的现象。靠一门课就想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课程本身所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框架和一些学科常识。想要学会更多,必须自主阅读经典教材。
阅读经典可以帮你遇见更好的自己,可以帮你找到好配偶(因为从定义上来讲,好配偶可绝不是傻瓜——查理·芒格),还可以帮你快速学习别人经过长期实践探寻出来的真理和经验,避免走太多弯路,甚至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除此之外,阅读经典还有两大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好处,能够帮你把废铁一般的躯体重组成变形金刚(我可没有开玩笑,不信你试试),它们就是:树立人物榜样和积累思维模型。
不断积累跨领域人物榜样,并且从他们身上总结共有的特质,那些特质可能是一种习惯,也可能是一种品质。并以此为目标,刻意地去培养、去内化,直到自己拥有它们。我们要相信:那些特质都非常难培养,除非你下了决心要征服它们!有的特质甚至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维护。但毫无疑问,真正做到的人也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正面收益。
查理·芒格身上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特质,比如理性。他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总是有理有据,会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思维模型和《人类误判心理学》进行双轨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出重大选择之前,芒格会通过检查清单来逐一排除问题,尤其是那些出于人性的弱点有很大概率会被误判的问题。
彼得·德鲁克有一个好习惯,每过三四年就学习一门新学科。这个习惯有助于他不断更新知识库和思维方式,为他的教学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德鲁克坚信能改变现实的著作才会有实际价值,所以在其他学者沉迷于会议的时候,他选择了定期到企业去实地考察,再结合理论整理成管理学书籍。
最有影响力的榜样可以在史学经典或者人物传记中发现,比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迁的《史记》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最有用的思维模型通常需要在学科的经典教材或者著名的科研著作中去积累,比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跨学科思维模型是查理·芒格在多次演讲中强调过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是透过人性的失误率极高的主观心理去客观看待事情。比如下面列举的三个:
根据B.F.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我们知道事情不可改变的结果与非相关性的行为无关,由此可以清醒地意识到,那些用投掷硬币来选择答案的行为是多么愚蠢,那些一本正经地推算开奖号码的彩民又是多么可笑。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遗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同时可以总结出克服遗忘的规律——在合适的时间点复习同样的知识,重复有限的次数就可以保持长期记忆。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让知识生长得更快更牢固,好比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挺拔粗壮的大树。
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定律里的习得律和消退律,我们可以知道习惯可以重复性习得,也会闲置性遗忘、失望性消退。所以获得一个好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下意识地定期重复;戒掉一个坏习惯就要想办法让它闲置。
根据达尔文《物种起源》里动物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我们可以意识到,有的重要技能,哪怕不常用也要勤加练习,再熟悉的技能也会陌生,否则再灵动的大脑也会迟钝,再锋利的剑刃也会被腐蚀。
查理·芒格曾如此论述阅读的重要性:“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实拍 | 图书馆阅读经典书籍可以帮我们不断积累跨领域人物榜样和跨学科思维模型,并用来指引自己每天走在正确的路上,尤其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顺便说一句,千万不要以身边的人或者事作为参考系,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生存在同温层中,和自己一样,身边的人有很大的概率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应该以那些优秀人物的处事方式或者经过行业检验的思维模型作为判断依据。
你也可以不相信我的话,以身边的人为榜样。当然,如果你非得那样做,我将很难保证你接下来的十年不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也很难保证你不会每天在宿舍睡懒觉或者打游戏!
三、坚守品质
最后一次课快要结束时,任课老师布置了一篇论文作为期末成绩的依据,并把第一次课定下的目标作为一个加分项。还开玩笑说,如果按照第一次课的标准来评定,估计很多同学都过不了。
他的这个决定让我大失所望。我瞬间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当初商鞅变法时,立木于南门,取信于民;曾子杀猪,教育孩子要守信;季布言出必行,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如果开设一门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多数同学获得学分,而不是树立一些可以改变学生的观念,这门课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种模式也只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以混学分为目的的学生。
试想一下,如果任课老师从一开始就强调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信守承诺。哪怕是在绝大部分学生没有通过的情况下,使命必达的意识也会被深深植入学生的脑海,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达成更多有意义的目标。相信在持续几届之后,新生在选课的时候会有学长或者学姐郑重地告诉他,你去选某某老师的《管理学概论》吧,那门课非常难以通过,但是会改变你的一生。
如果做到了,这门课将会成为一门伟大的课程。但事实是没有做到,我们败给了人情,败给了学分,败给了一张证书,最后沦为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个人的管理》给了我一个启发:只有真正能改变世界的思想才有会被人们传承。而其他的文稿都只不过是一堆废纸,终究会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
课程结束,我背着书包快速离开了教室。那个地方,我一秒也不愿意多停留。诚然,我们班没有苏格拉底,也没有柏拉图。我们不是生活在雅典,也不是生活在古希腊时代。尽管如此,那些不朽人物的很多品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也恍然大悟:伟大和平庸之间的鸿沟是品质差异。止于至诚,不自欺欺人的背后其实是一连串伟大的品质。如果能够培养并坚守那些伟大的品质,我们将走在通向伟大的路上。事实上,伟大的品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它们就藏匿在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的态度中,潜伏在我们应对一次次逆境的抉择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