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第86篇
前段时间和朋友针对德国的社会主义模式以及美国(包括中国)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了探讨/在探讨的时候我们有些争执,因为我不支持那种高税收的做法,认为那会妨碍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他却给予了我一些有利的反驳,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思考过程中也有了一些与之前不同的观点,起码我现在能够看到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弊端,也能看到社会主义的优势,尽管两种形式都不是完美的。
这两种社会模式代表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之后,关于两种模式,我又进行了一些相关的阅读,以下是知乎上有人关于三种主流意识形态的解读,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首先说明三种意识形态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来自于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几乎在任何一种语言中,自由平等都是好词,特别是在我国,无论是官方提出的核心价值观,还是不同政见者提出的替代方案,无一例外,都会打包票表示:我能同时实现自由与平等。而只要稍有常识,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强调自由,那么强者势必占据优势而带来不平等;如果强调平等,那么必须约束强者而带来不自由。
这样一来,就带来政治哲学上的一个核心问题:自由与平等何为最高价值?由这一问题出发,又会引申出其他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国家权力的边界应该在哪里?换言之,即国家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单纯通过辩论,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强调自由的人会认为,为结果公平而约束一部分人,实则更大的不平等;强调平等的人认为,不加限制的自由实则只有强者的自由而无弱者的自由可言,实则更大的不自由。为此,两路人马就算再撕千年也撕不出结果。
然而,当我们在谈论“自由”与“平等”时,实际上是有一个参照物的,那就是“现状”。我们谈论的实际上是“更自由”和“更平等”,无论哪种,都意味着要对现实社会做出改变。而有人是不希望改变的,他们站出来表示:现实社会的运行机制,乃是千百年来历史进程的结果,传统的价值并不是可以忽视的,而变革带来的未必就是好结果,反而需要全社会付出改革或是革命的代价,因此不如维持现状,按既定方针办。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三大派系:
1、自由主义:以自由为核心价值
2、社会主义:以平等为核心价值
3、保守主义:以传统为核心价值
简言之,就是自由主义者想把社会往更自由的方向引导,社会主义者想把社会往更平等的方向引导,而保守主义者则利用传统将上述两者往回拽。如上所述,这些问题并非简单的逻辑问题,可以依靠推理和辩论解决,而是价值观问题。但价值观的形成是与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相关的:假如一个人依靠开办企业或是特殊技能为生,那么他们自然希望一个更加自由的社会以发挥资本与才能的作用;假如一个人依靠自己的普通的日常劳动为生,那么自然希望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以保障基本生活;假如一个人依靠出租土地房产或在自有土地房产上从事个体经营为生,那么自然希望一个更加稳定的社会以使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得以延续。于是就产生了三大流派的社会基础:
1、自由主义:依靠资产阶级和高级技术人才(可视为无形资产持有者)等(动产)
2、社会主义:依靠雇佣劳动者等(无产)
3、保守主义:依靠地主、房东、自耕农等(不动产)
如果将这三种主义的核心价值推向极致,就会产生意识形态的极化:自由主义走向极致,就是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走向极致,就是共产主义;保守主义走向极致,就是极端民族主义。
以上三种主义的政党化,就构成了西方多党制的主基调,即各种名目的自由党、社会党和保守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主”也是个好词,所以他们也会加上民主二字,例如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等,而保守党一般不直接使用保守民主党,但也有基督教民主联盟、天主教民主联盟等,保守党国际也称为国际民主联盟。
但实际政治运作中,需要选边站队,基本上只能站成两队:执政党和在野党,这样一来,在各国政治运作中,三大流派之间就像斗地主一样,分分合合,执政当地主,在野为农民,相爱相杀几百年。而背后的根源则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意识形态背后社会阶级基础消长有关。最典型的是英国,在两党制系统形成时,是保守的托利党与自由的辉格党两分,后发展为保守党与自由党,而社会主义的基本盘即普通工人则没有选举权,只能依靠自由党发挥有限影响。但伴随城市工人队伍扩大并通过推动19世纪历次议会改革,使选民中工人比例激增,到了20世纪工党便异军突起,取代自由党成为两大党之一,而自由主义者多数时候只能和保守主义合流。
这样一来,虽有三分,但斗争只存在于两大营垒之间,而阵营划分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在欧洲,现在基本上就是保守主义大战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多数在保守主义一方参战,这样左右划分就是以社会主义一方为左,而以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方为右。但在中国,当我们谈论现状时,既包括中国传统,也包括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传统,于是就形成了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合流,形成左派,而以自由主义为右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谈论“主义”时,都是以现状为参照物的,这样一来,同一个“主义”,在不同的国家也是有不同的内涵的,特别是对保守主义而言,需要维护的传统与现状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都是变动的,因此欧洲的保守主义和中国的保守主义也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把一些旨在维护共产党统治的人士称为“保守派”。至于我国一些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人,实际上是“人家的保守主义”,也被称为“逆向种族主义”,不必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加以讨论。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上舍平等而逐自由,社会主义者同保守主义者之间的裂痕已很难填补,正在出现左(社)、右(自)和自干五(保)三足鼎立的趋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11976/answer/59442147
来源:知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