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最早存在的文字记载可能来自《吕氏春秋》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公元718年,少年王维,凭借着一纸一笔,独身闯荡长安城,在达官显贵之间游走。可再美味的佳肴和美酒,也不能掩盖心中漂泊他乡的客愁。。。
九月初九,登高望乡写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重阳节,被大唐王朝正式确定为法定节日,沿袭至今。《易经》用阴阳,表示万物。九九重阳之时,“日月并阳,两九相重”,阳数达到了最大,自然而然的“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思乡的传统风俗,接下来,一起重温【重阳节的仪式感】️
1【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登高没有特殊的规定,爬高山,登高楼都可以。
登高并不是单纯的攀爬,主要是让人们在丰收的季节欣赏一下这漫山的美景。️
2【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古人插茱萸用来防止害虫。重阳佩茱萸,以辟邪求吉,怀亲念友。️
3【喝菊花酒】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陶渊明辞官隐居之后,因为生活清贫,拿不出多余的钱去买酒喝,望着菊花暗自伤神。恰在此时,时任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一坛菊花酒。陶渊明见之大喜,开怀畅饮,借着酒劲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九日闲居》。并在序文中说: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因此,每逢重阳佳节,菊花酒便看作是重阳必饮,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4【吃重阳糕】
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仲秋吃月饼。中国人的节日,大部分都有它独特的吃食,重阳节也有一种它专属的美食“重阳糕”。《舌尖上的中国》曾经这样介绍重阳糕,说它有十三道工序,用米粉加上枣泥,豆沙、栗子等多种食材蒸成。“糕”与“高”相同,重阳糕又有百事俱高的祝福寓意。
“重阳糕”软糯香甜,加上有大枣、栗子、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营养丰富,不但易消化,而且健脾益气,很适合老人小孩吃。
【九九重阳 尊老爱老】
司汤达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九九”重阳,告诉我们两种意义。一种是“但有少年心,此生难再老”。真正的老去是:心的老去,真正的年轻也是心的年轻。所以即使老去也要有年轻的心态,活出更丰富的生活。一种是:尊老、敬老、爱老,让老人老有所依。所以,即使我们忙着打拼,想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也要常回家看看。
现代社会,数代同堂的家庭越来越少见,很多父母抚养孩子长大也就意味着和孩子告别。求学,工作,婚姻, 人生中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和父母渐行渐远的告别,想要尽孝变成了一件困难事。
趁着这个节日,趁着父母健在,打个电话、回家吃饭给父母最温暖的陪伴。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告诉他们:“您养大我,我陪你变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