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札记6:《跨学科项目式教学:通过+1教学法进行规划、管理和评

阅读札记6:《跨学科项目式教学:通过+1教学法进行规划、管理和评

作者: 储建明 | 来源:发表于2023-03-17 17:16 被阅读0次

    《跨学科项目式教学:通过“+1”教学法进行计划、管理和评估》,作者:(美)阿卡西娅·M. 沃伦 著;孙明玉刘白玉 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本书被誉为美国备受欢迎的项目式学习全新教学法。简单易行的项目式教学框架、9个单元示例、30多个教学模板,手把手教你进行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创造非凡的学习体验。开展STEAM/STEM教学的有效指导,大受美国校长、教师好评。

    1.一幅图一目了然地了解一本书:

    可以大致理解为:+1教学法是一种一站式模型,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全面的基于项目的经济高效的学习体验。

    初步感觉:“标准、大概念、普适性概念、关键问题”这四个内容属于一个类别,书中说的太复杂,只需要明确从问题中寻找到大概念即可。在本书“什么是+1教学法”章节中几乎没有明确合理的对这种教学法的概念解释,对于+1问题更没有通俗的普及内容。书中也很少在+1上进行实实在在的案例分析,更多的是项目的学习设计与运用。后来在读到本书167页的时候,作者谈到课例研究时说“七八年级的老师还可以使用相同的单元计划作为学习主题"之后,终于读到了这样一句话:“并观察+1教学法如何应用于这两个内容领域,这同样符合该教学框架的跨学科性质”。也就是说,+1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是基于基础学科之后的融合性教学内容,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予以支持,共同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以此提高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2.项目学习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并建构学习任务

    项目学习让学生参与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也就是让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参与到真正的任务之中,对于现实世界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与创造,获得心得意义和价值。

    托马斯曾经提出判断项目真实性的五大标准,值得大家注意:

    一是中心性。项目是课程的中心,不是外围。

    二是本质问题。项目的焦点是基于本质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科概念和原则。

    三是建构性调查。项目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与探究。

    四是自主性。项目由学生驱动,以学生参与为主。

    五是现实性。项目解决的是现实世界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项目目标要具体才会让教师和学生更加明确方向。为了让目标撰写变得更容易,同时也更全面,沃伦给出了包含四种类型目标的模型,分别为思考类(与思维技巧相关,如识别并描述、比较、对比、分析、论证和评价)、理解类(与知识内容相关,比如技术进步、理论、因果、发展趋势、目的和功能、法律)、来源类(与研究证据有关,如互联网、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实地考察、可视文本、信息文本);行动类(与产出结果有关,如写作、流程图或概念图、制作模型、数字工程、插图或演出、数字展示)。之所以要求将这四种类型的目标都纳入,就是要防止我们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时只习惯性地关注“行动类”,以为只要“做”了,那就是项目式学习。比如“船舶营运”单元的目标可以写作“学生能识别并描述船舶营运的目的和功能(思考类和理解类),他们能从互联网、实地考察和视频中收集信息(来源类)。学生可以向他们的同学演示他们的研究发现,撰写一篇关于学习主题的小论文(行动类),并对这一过程进行反思”。

    3.项目主题的选择

    主题选择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上提相处项目学习的丰富性实践性和参与现实世界的主体性。书中在船舶运营的主题例子上贯穿了几个章节,值得关注。比如,因为我住在港口城镇,所以对船舶有兴趣关注;我还认识海运人员:水手工程师主管经历码头工人等;更为重要的是我感觉到有必要研究船舶对日程生活的影响力。

    大概念是与主题、学科或项目相关的一些术语和概念,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如跨学科或具体的话题或学科。+1教学法之中,大概念与学习主题、原则、普适性概念都相关。如:+1教学法单元的大概念示例:运输、船舶营运、货物(进出口);系统、集装箱港口、技术、贸易(国内和国际)、规则、安全、合同;供求关系、劳工、工会。

    4.+1教学法的提问技巧是循序渐进的

    所谓“针对性探究”就是指有目的有方向地对某一主题进行探究,而好的问题就是引导探究不断深入的最好支架,前面我们提到过“关键问题”是指构成整个项目框架的首要问题,而针对性探究的四类问题(一般问题、具体问题、拓展问题和来源问题)则更为具体,仍以“船舶营运”单元为例来说明。

    一般问题: “什么类型的交通工具用于运输货物?”“哪些城市有大型的港口?”具体问题: “港口船舶上应用了什么类型的技术?”“什么是贸易?”

    拓展问题: “技术是如何影响船舶营运的?”“国家为什么进出口货物?”来源问题: “你将如何获得信息?”“怎样确保你的消息来源可靠?”

    这些问题不应该都是由教师提出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如让学生先写下关于该主题的困惑和疑问,然后将问题分为四类,再评估各类问题的数量是否平衡。而在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时,要注意“难度”和“复杂性”的区别,所谓难度是指完成一项任务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而复杂性则是指认知过程的复杂和高阶程度。

    沃伦强烈建议每一个学生都要签署《“+1”教学法团队协议》,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协议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参与进来,同时通过有效的协作推进项目式学习。

    为了帮助读者确定什么问题是“关键”问题,麦克泰格和威金斯给出了优秀的关键问题的七个定义特征:

    1)开放式问题,也就是说,它通常不会有单一的、最终的、正确的答案。

    2)既发人深思又引人入胜,经常引起讨论和辩论

    3)需要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分析、推理、评估、预测。仅靠回忆是无法有效地回答问题的。

    4)指向重要的、可转化应用的( 并且有时) 跨学科的观点

    5)引出更多问题并引发进一步的调查

    6)需要依据和理由,而不仅仅是答案

    7)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反复出现,也就是说,该问题可以而且应该重新再次讨论。

    大家可以关注下面一张表中“动物权益”的各类提问。

    关键问题是构成整个项目框架的首要问题,但那不是针对性探究的目的,因此才会有针对性这个词。没有大概念就没有针对性探究。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与修订的分类法值得研究。

    一、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

    1.知道(知识)(knowledge)

    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 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提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

    2.领会(comprehension)

    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提示: 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

    3.应用(application)

    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提示: 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

    4.分析(analysis)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提示: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

    5.综合(synthesis)

    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提示: 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

    6.评价(evaluation)

    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提示: 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二、情感领域

    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的教学目标,以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R)为首,于1964年提出,分为5个层次:

    1、接受

    2、反应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

    布鲁姆在创立教育目标时仅意识到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的存在,未制定出具体目标层次。1972年Simpson EJ提出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7个层次:

    1、知觉

    2、定势

    3、指导下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7、创新】

    5.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

    所有相关者都有责任确保学生的成功,包括学生自己。主人公精神增强了责任感。如果我们不想主动地去做,即我们不渴望去实现它,那么我们就不会为目标付出努力。“+1”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需要集体的责任感,需要集体的主人公精神来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及需要集体的努力来帮助学生做好升学和未来就业的准备。

    学生要对项目进行反思并做出承诺,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另一种方式:

    一是行为中的反思,二是行为后的反思,三是对未来行为的反思(为未来将进行的行为反思,进行指导性反思)。

    比如, “船舶营运”单元就是以“美国港务局协会”为受众。建议是“为了减少港口的污染,我们小组强烈建议美国港务局协会资助研究‘零排放’船舶项目,研制靠电流等清洁能源驱动的船舶”。证据为“我们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40% 的港口污染是由船舶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船舶排放毒性高于火车和卡车”。好处是“港口城镇的居民会有更清洁的空气,会减少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肺癌患者人数”。而项目展示大致有以下四种方式,即肢体(戏剧或小品、实验、演奏、舞蹈等)、口头(辩论、演示、演讲、诗歌、网络研讨会)、视觉(网站、海报、视频、概念图、拼贴画)、书面(报告、简报、手册、剧本、博客)。当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方式来展示。

    沃伦还提出优秀展示的标准,即精神(可信度,看是否能运用可信的证据来阐释,包括数据、图表、专家意见等)、共鸣(情感度,看是否能打动受众,抓住受众的注意力)、理性(逻辑性,看是否能通过逻辑的一致性和清晰性来说服受众),同时也要关注展示时的声音控制、眼神交流、着装、自信、简洁和吸引力。

    沃伦认为“写作评估”对于“+1”教学法很重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来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写作。“+1”教学法特别强调研究报告的写作,所谓“研究报告”就是要包括“研究意义”“研究论点”和“研究论据”。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写作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你们的研究最重要的三个发现是什么?”“每个发现的意义是什么?请运用证据来支持你的发现。”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以下写作贴士: “论文结构要完整”“论文要始终紧扣主题”“论文要包括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札记6:《跨学科项目式教学:通过+1教学法进行规划、管理和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uj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