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位:〈白毦兵〉
【兵种】步兵、骑兵
【统帅】陈到
【军评】刘备帐下亲兵,诸葛亮称其为“西方上兵”,所谓“毦”,就是用鸟的羽毛或者野兽鬃毛做成的装饰物,可以插在头盔或兵器上,这样的形象十分符合刘备的口味!白毦兵由征西将军陈到统帅,公元226年,诸葛亮进驻汉中,布置北伐事宜,升陈到为永安都督,帅白毦兵镇守蜀汉东大门,二十一年后,陈到在任内去世,白毦兵也随之失去记载。
陈到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良将,而作为刘备的亲兵,白毦兵必然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遗憾蜀国不修史,缺乏正史记载。
【战例】 无
【战斗力】五星半
第九位:〈虎步军〉
【兵种】步兵
【统帅】姜维、孟琰
【军评】虎步军是蜀汉的主力步兵兵种,建立于诸葛亮掌权以后,总数两万人。〈一〉诸葛丞相第五次北伐,同司马懿隔武功水对峙,诸葛亮见武功水浅,便派虎步监孟琰引一部虎步军五千人马在河东岸驻扎,引诱司马懿出击,恰逢武功水猛涨,孟琰一部成为孤军。司马懿见状,立即亲率大军围攻孟琰,诸葛亮急命弓弩手在河对岸张弓射敌,又命大军急速架桥过河支援,司马懿久攻不下,方始撤退。司马懿坐拥十万兵马,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但是依然无法迅速吃掉这支孤军,可见虎步军军纪之严整,战斗力之强悍!〈二〉诸葛丞相五丈原病逝,遗命姜维断后,姜维率虎步军成功吓退了司马懿的追兵。此后几十年间,姜维多次进攻陇西,虎步军一直都是其麾下主力,直到蜀汉灭亡。
虎步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体能充沛,最善于长途跋涉,具备极强的抗压能力。
【战例】武功河之战、五丈原之战
【战斗力】六星
第八位:〈乌桓战骑〉
【兵种】骑兵
【统帅】丘力居、蹋顿、曹操
【军评】乌桓在两汉时期崛起,成为东北边境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黄巾之乱,乌桓首领丘力居率骑兵袭扰中原,后被公孙瓒击退。公元207年,曹操远征柳城,在白狼山斩杀乌桓王蹋顿,平定北方边境!曹操将俘虏的乌桓骑兵挑选精锐,编入曹军麾下,成立了这支颇具战斗力的骑兵部队,号称天下名骑!此后十余年,这支部队成为曹军骑兵部队的中坚力量。
乌桓战骑以骑射为主,弓马娴熟,其战斗力远非一般的中原骑兵可比,但是作为异族兵种,曹操对他们防范甚严,不愿提拔乌桓将领,这就削弱了乌桓战骑的威力。
【战例】渭南之战、汉中之战
【战斗力】六星半
第七位:〈西凉骑兵〉
【兵种】骑兵
【统帅】董卓、李傕、马腾、韩遂、马超
【军评】三国时期的西凉骑兵可以分为两大派系,官军系和叛军系。〈一〉官军系即董卓,汉末凉州叛乱频发,董卓借平叛之机迅速壮大,手下西凉骑兵虽人数不多,但饱经恶战洗礼,极其骁勇。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分别掌管各部西凉骑兵,樊稠被李傕刺杀,郭汜死于部将之手,这二人的部曲均落入李傕之手。公元198年,关中军阀梁兴、张横等人奉献帝诏书讨伐李傕,在黄白城斩杀李傕,并吞并了其手下西凉骑兵。张济在穰城被刘表射杀后,其部曲被侄子张绣继承,官渡之战前,张绣帅众归降曹操。车骑将军董承曾做过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将,他手下也有部分西凉骑兵,衣带诏事件爆发后,董承被灭族,麾下的兵士也尽数归入曹营。〈二〉西凉叛军系军阀以马腾和韩遂为主,他们都曾是董卓的讨伐对象,他们所率领的西凉骑兵,要弱于官军系。董卓死后,离心离德的李傕郭汜依然能够在长平关大败马腾韩遂的联军,可见二者的战斗力差距十分明显。但与其他地域骑兵交战,叛军系依然可以形成碾压之势,河东一战,马腾派马超携猛将庞德协助曹操平叛,郭媛手下的并州骑兵和呼厨泉单于率领的南匈奴骑兵,被马超杀得溃不成军,郭媛更是被庞德亲手斩杀。〈三〉马腾迁居邺城之后,手下部曲归于马超统领,公元211年,曹操在渭南击败了马超、韩遂、梁兴、张横等关中十部军阀,他们的大部分兵马,连同早年吞并的李傕旧部都落入了曹操手中。只有程银和候选逃到了汉中,几年后,马超因反叛兵败也逃往汉中,后再度兵败,只得暂时躲在武都郡,手下部曲大半被张鲁夺占。公元215年,曹军攻破阳平关,张鲁带着程银候选也投降了曹操。同年,韩遂病死于羌中,将领们砍下他的头颅,率众向曹操投诚。〈四〉至此,除了马超带往成都的少量骑兵之外,蹋顿的乌桓骑兵、吕布的并州铁骑以及官军叛军两系西凉骑兵,天下名骑,尽归曹操!〈五〉自董卓进京,天下大乱,直到曹操晚年将西凉骑兵尽数收入麾下,从董卓到曹操,西凉骑兵的归属,书写了精彩纷呈的半部三国史。
凉州战乱频繁,尚武之风盛行,军中还掺杂一些野性难驯的羌氐族人,因此西凉骑兵建勇绝伦,强悍无匹,在大规模骑战中,冠绝天下!
【战例】长平关之战、河东之战
【战斗力】 七星
第六位:〈先登死士〉
【兵种】步兵
【统帅】麴义
【军评】麴义本为冀州牧韩馥的部将,董卓讨伐战后,麴义受袁绍拉拢,叛反韩馥,助袁绍夺取了冀州。麴义是凉州人士,对羌胡人的作战风格以及骑兵战法非常熟悉,手下有一支八百人的私兵,成员多为百战余生的死士,是袁绍的王牌军。〈一〉界桥之战,公孙瓒坐拥当时最奢华的幽州铁骑与白马义从,而袁绍的军队大多为步兵,优劣之势明显。袁绍故意命麴义的八百先登死士顶在全军最前面,以引诱公孙瓒的骑兵冲锋,而在麴义身后暗藏了一千张强弩机,果然,公孙瓒见麴义兵少,贸然下令大将严纲率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麴义指挥八百死士一齐跳跃而起,迎面砍杀,与此同时,身后强弩齐发,骑兵们猝不及防,陷入一片混乱,严纲当场战死,白马义从全军覆没。麴义则越战越勇,斩杀骑兵数千,攻占界桥。〈二〉两年后,袁绍率军十万与公孙瓒在鲍丘激战,麴义仍然作为先锋大败公孙瓒的幽州铁骑,此战,袁军斩杀二万余人,取得了剿灭公孙瓒的决定性胜利!〈三〉袁绍能剿灭公孙瓒,夺取幽州,麴义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不过麴义骄狂,自恃战功,不服管束,官渡之战前,袁绍忍无可忍,借召见之机,将麴义斩杀。麴义的八百先登死士,大多被袁绍兼并,有少量出逃者,皆被袁绍派兵劫杀。
界桥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麴义也因此名垂青史,可惜的是,这支劲旅在官渡战前就已宣告解散,如果官渡决战时麴义还在,曹操手下绝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与其抗衡,历史也未必不会被改写。
【战例】界桥之战、鲍丘之战
【战斗力】七星半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