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得体会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二:知行合一

心得体会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二:知行合一

作者: 郑昌溢 | 来源:发表于2020-01-02 18:34 被阅读0次

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二:知行合一

    知行的问题,它不仅是哲学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灵的修行。传统的儒家包括朱熹认为,知是行的开始,知的善恶关乎行的善恶,先要有正确的知,后才有正确的行。这在学术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种知行观在现实中实施就会出现问题,现实中常见的两种人,一种是无知却冥行妄作,另一种就是有知却不行,或是满口的仁德,却是行不义之事。对于这两种人,这种先知后行,知行分离的观点对教化这两种人这根本无能为力。这就违背了儒家提倡的是经世致用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看来这种知行观表面没有问题,对于现实的教化却是一个无法言说的硬伤。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从认识和践行角度来说,不管是人的知和行,就像硬币的两面,是一个整体, 都源自于自我内心的道德良知,都是心的本体,知行是同一个功夫,不可脱离,也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有良知,就要按照这个去做,不去做算不上真正的知道。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就是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

    但是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要是我想做一件坏事,那就立即去做吗?王阳明很显然已经考虑到这个逻辑的黑洞。其实,儒家学说是建立的人性本善的理论基础上的,所谓良知良能,就是人类在内心深处的善念。当然,人是社会的动物,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是会有恶念产生的。所以王阳明明确提出,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最根本的宗旨是要去恶念,心里有了恶念,其实这恰恰是恶的开始。现在我们提倡知行合一,有了恶念的知就是行了,所以,必须去除恶念。这就是知行合一的作用。

      王阳明钟爱的弟子徐爱由于未理解先生“知行合一”的主张,于是请教于先生。徐爱说:“现在,世人都明知对父母应该孝顺,对兄长应该尊敬,但往往不能孝,不能敬,可见知与行分明是两码事。”先生说:“这是被私欲迷惑了,再不是知与行的原意了。没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圣贤正是要恢复原本的知与行,并非随便地告诉怎样去知与行便了事。所以,《大学》用'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来启示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知与行。见好色是知,喜好色是行。在见到好色时就马上喜好它了,不是在见了好色之后才起一个心去喜好。闻到恶臭是知,讨厌恶臭是行。闻到恶臭时就开始讨厌了,不是在闻到恶臭之后才起一个心去讨厌。一个人如果鼻塞,就是发现恶臭在跟前,鼻子没有闻到,根本不会特别讨厌了。也因为他未曾知臭。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再如知寒,绝对是自己觉得寒冷。知饥,绝对是自己肚子饥饿了。知与行怎能分开?这就是知与行的原意,不曾被人私欲迷惑。圣贤教人,一定是这样才可以称作知。不然,只是未曾知晓。这是多么紧切实际的工夫啊!今天,世人非要把知行说成是两回事,是何居心?我要把知行说成是一回事,是何居心?倘若不懂得我立言的主旨,只顾说一回事两回事,又管什么用呢?”

  从开启徐爱的片段就可以看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伟大之处在于,是直面现实中被欲望、情绪、习惯遮蔽的普通人,开劈了一条可反躬践行的阳光大道,这是属于真知,有大智慧啊!不是躲在书斋里穷经皓首,沉溺于词章之说,博学但不开悟的腐儒所能理解的,这和孔夫子提出的学以致用,以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仁德思想一脉相承,开创了中国儒家学说的新天地。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从学习的角度来悟,也是大有裨益,首先知行是心上学事上练,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合的意思是把自己和学习的对象融为一体,甚至是达到忘我的境界,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就是沉浸式学习。其三,知行合一的“一”就是指悟到原理和精髓,从纷繁的现象看到了本质。这是知行合一的一小个循环,接着知行就可以周而复始,可以边悟边实践,一以贯之。体悟就会螺旋式上升,最终达到精一。

  举王阳明学书法的例子,他由于工作不忙,所以用那里闲置不用的几箱纸来练书法,既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达到了书法家的水准。王阳明教导自己的弟子们说:“我开始学习书法时,只是对着古帖临摹练习,这样练来练去,只是学到了字的形象,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后来我改变了学习书法的方法,举笔不再轻易下笔,而是凝思静虑,先在心中勾勒出字的形状和笔画,这样练习久了之后,开始慢慢通达书法之道,写字的时候要恭敬,并不是字要写好,只是用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是学习。”既不是要字好,又为什么要去学习呢?通过学习书法的例子,我们知道,古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随时都在心上学习,心中领悟透彻了,字自然也就写好了。

  第二个例子就是孔子向师襄子学琴的例子。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在这个例子里可以看到,孔子学习琴曲也是充分发挥了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功夫,才达到了惟精惟一的大道境界。对我们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相关文章

  • 【老麦读书】王阳明‖: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的精髓,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抓这几个字:知行合一,致良知,还有就是四句教。 心学精髓的最核心奥义...

  •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大儒王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与“致良知”、“心即理”并称为王阳明心学的三大纲领。王阳明也被称为中国...

  • 心得体会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二: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二:知行合一 知行的问题,它不仅是哲学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灵的修行...

  • 浅谈“读书无用论”

    谈读书有用、无用之前,我们来聊个观点:知行合一,这是王阳明的心学精髓之一。 王阳明何许人也? 明代的超级男神,著名...

  • 偶像王阳明

    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知行合一

  • 知行合一

    最开始知道这句话是从王阳明的书中看到的,看了他的心学,了解了他的思想精髓所在便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这个说起来容...

  • 王阳明心学精髓

    阳明言工夫,要在“事上磨”,而主于“诚意”,亦曰“谨独”,亦曰“立志”,其实皆求能“诚意”耳。诚意之极,即是“知行...

  • 王阳明心学精髓

    王阳明心学精髓 1、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原句: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

  • 56. 几句话说清楚王阳明心学讲了什么!

    读了一段时间度阴山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感受一下古今完人王阳明的心学的力量,以及王阳明是怎么运用心学成就功...

  • 知行合一是圣人的专属!

    了解到王阳明心学最根本的思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 王阳明创建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得体会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二:知行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wo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