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约练反思:
1.无法推动来访者思考时还是有些急躁,忍不住直接发表意见。
2.觉得来访者的做法不合理时,不要急于评判,要问对方这么做的理由,应对方法的背后是当事人对人、事、物的观念、看法、认知。
3.观念有问题时,再好的方法可能也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引导当事人先跳出问题本身,认识自我很重要。
4.“优秀”的评价标准不该是单一的成绩,而是更多的品质,如勤劳、善良、节俭、热情、助人、细致、认真、责任心、同情心、宽宏大度、爱憎分明、勇于承担、坦诚、直爽、乐天、坚韧不屈、刚强、懂得感恩等。
5.夸孩子要夸优点而不是优势。
优势不等于优点,优点是后天习得的,而优势有一部分是先天的,如聪明、漂亮、财富、地位等。先天的优势是父母给的,孩子没付出过半点努力。优点是指孩子自己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品质。
演员俞飞鸿对外貌这种先天优势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借鉴:“一个人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赞扬,很多是出于好意,很多也并不是你该得的。就比如长相这个东西,我实在是毫无骄傲感,因为我没有对它有任何贡献、或者创造力在这个上面,我也不会把它拿来当特权。”
对孩子后天优点的肯定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掌控感,因为他有能力靠自己得到这些东西,由此他也会更加重视自己能力的提升。
先天优势是孩子无法决定的,别人越夸,他可能越唯恐失去,他要千方百计维持聪明的形象、英俊的外表,从而可能就忽视了内在的成长,变得浮夸、虚荣、敏感而脆弱。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者不少,绣花枕头、花瓶也常见。
附思路整理:
当孩子有哪些行为,你会觉得不那么焦虑?——什么样的情况下孩子才会有那样的行为?——孩子有没有过那样的行为?——孩子那样做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或者你是怎么回应的?——对此你的思考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