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文,现代的书籍为了更好地文白注释,也为了更好地进行解释,所以将完整的文章拆成了一个又一个小段落,难免的对于全文的理解增加了一点点难度。
文前的一点小抱怨。
-----------------------------------------------------------------
对于齐物论而言,整篇文章结构及其紧密,论述完备,行文环环相扣,通读下来方能念头通达。
首先我们先看第一个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隐机而坐说了很多,说今日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等等。
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今者吾丧我”。
实就是今天想把自己给死掉,为什么死掉?
其实我们从庄子的齐物论的后文可以去论证。
每个人的不同的看法,就是从我之见出发的。丧我,就是丧我之见,失去了我个人的看法,才能更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完美的切合了西方对于形而上学的认知。
形而上,一定要抛除人的主观认知以及人的主观处理的思维,可以参考一下康德对于先验性和经验性的辨别,所以其实丧我就是去拆分自己的主观意见,将“我之见”给丧掉之后,就超脱于这个体系,再去看待事物。
接下来全文第一次引出了这么几个概念:
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什么是人籁?
人籁就是人说话自己的声音,什么叫地籁?前文中说风吹窍穴会产生“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等各种声音。风吹自然界的不同的窍穴孔洞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就是地籁。
其实结合后文来看什么叫地籁,地籁就是自然流动的风。经过不同的空穴发出不同的声音。
我们将这个概念再给它升级一下,正如庄子后文所说,为什么有了百家之言?
我们在大道上边给他分出了不同的小沟渠,以沟渠分割,我之言以我之见进行演变,所以就出现了百家不同的言论,其实地籁也是如此,风是相同的,但是通过不同的窍穴就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声音也是不同的。
接下来就是天籁,而什么是天籁?
这块没有对天籁作出具体特别详细的解释,它只是说天籁的声音是万变的,又能使其自己停止,这都是出于自然,一定是有着某些东西在背后引导着它发生。
其实天籁我们结合后文的概念,再给它升级一下,什么是天籁?
超脱了对于概念主观认识,回归大道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的天籁。
接下来我们再看后边具体的论述,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
庄子对于大的智慧者和小智慧者,比较好的比较高的言论和比较低的言论进行了一个区分。
其实这块我们还可以回到逍遥游去论证,逍遥游也说到,比如说有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还举了麻雀的例子,其实庄子支持的并不是大小之分,对于大小之分,庄子认为随着拘泥于大小之分,就是其言日也消也其逆其所为。
越辩,言论里,属于本性、天性道理,真正的道理的东西越来越少,还沉溺在所为中不可自拔。
结合后文,无论是大的得到者,还是小的得到者或者大的智慧者和小智慧者,他对于概念都是从道不断的细分下去,细分的越具体,他对道所知的就越少。
接下来说近死之心莫复阳,逐渐枯萎的内心也不要再使它去激活,顺其自然。
后边依然还有印证,这些人其实就在朝三而暮四,如猿猴一般无二。
猿猴早上给他3个桃子,晚上给他4个桃子,猴表示非常生气。
早上给他4个,晚上给他3个,他反而却很开心。
其实无论是大知还是小知,只是把未来会得到的东西在提前拼命的将其论证出来,其实只要顺其自然自然就会得到。
乐出虚,蒸成菌。
这个才是真正点全文主旨的内容。
比如说管乐器中间是中空的,其实我们就可以认为音乐就是在虚无中产生,而菌类就是热气蒸腾所产生。
其实这句话真正的含义结合后,万物从道中虚无中产生的,所以后边说到只要得到这个道理,这一辈子就够了。
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接下来下一段。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向内看,彼我之分也是同样的道理(个人觉得此时指的是天籁的道理)。
但是真正在我的内心中,或者说在我这个主体内是否有真的主宰?
庄子进行简单的论证了一下,比如说百骸九窍六藏,到底是我和谁是比较亲近的,或者说我跟谁关系比较好,或者说它里边到底谁是统治谁的,到底真的有这么一个统治者在里边存在吗?
但是无论我们对于真正自我的存在,无论我们对他的情况是否知晓,对它来说是没有影响的。
因为“我”就是从道中演变而来的,而道就是溢而不满酌而不尽,装永远也装不满,用也永远都用不完。
所以其实无论对于真我的情况知道与否,对于真我本身不会有任何损害的。
但是一旦真我化为具体的人,随着事物的消磨,与物相刃相靡,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一旦内心的我化为具体的我之后,又会与世俗相争,与世俗相互消磨,导致我具体的个体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消亡,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
结合全文的思想来讲,就是“道”经过我的过滤变成了我之见,或者说变成了我之言之后,他就需要与世俗进行消磨,真正的道也就真正的消磨了,所以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
我们常说世界是个大染缸,内心自我被琐事所累,正是如此。
世界上其实所有的人都是这个样子,本就是很糊涂的。
庄子也自认为自身也处于这种情况之下,内心真我演化的我,而现我在于世俗不断的消磨道,经过我主观的之见的看法也变成了我之言,我之言也随着世俗在不断的消磨,它也变得不再准确。
但无论这样怎么弄,他都不会损伤真正的内心自我。
都说十年前的一颗子弹击中了现在的我,而现在的子弹永远不能击中十年前的自己。
就算这个世界刀枪剑戟,但是内心中的那个孩子永远天真烂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