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村长评析《论语》之季氏篇第十六

村长评析《论语》之季氏篇第十六

作者: 飞龙村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08:48 被阅读0次

    季氏篇第十六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鲁国的附属国)。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村长评析】 这件事情就事论事,鲁国把持朝政的季氏要讨伐一个附属国,是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孔子一向希望鲁国国君把权利收回来,反对大夫专权,所以反对这场战争,但通过个事情,他把自己一向的仁政观点又阐述了一遍;同时他表示“君子痛恨掩饰真实想法而故意找出其它说辞的人”,但这样的人现在普遍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影响很大,人们主要赞成这句话的中“公平”的思想,倒不一定要“平均”。

    【原文】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村长评析】 政权旁落,责不在其位,组织必然是混乱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种风气是一种坏的影响,越权、擅权、专权,是破坏组织稳定的。这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最上层管理者失职。

    【原文】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矣,政逮(及)于大夫四世(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矣,故夫三桓(伸孙、叔孙、季孙)之子孙微矣。” 

    【译文】 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原文】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诚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惯于走邪道),友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侫(惯于花言巧语),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村长评析】 对于交友,总得来说,第一要是“好人”,道德要好;第二要性格合适,直率而有分寸;第三最好要有丰富的知识,可以相互学习。

    【原文】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乐佚(同“逸”)游,乐晏乐(宴饮取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村长评析】 关于爱好,当前的人都是放纵的居多,炫耀、闲逛、游戏、吃喝、情欲、功利等等,基本上就是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得过且过。还有一些有专一爱好的,用孔子的说法,就叫做“玩物丧志”,逃避俗世、无所寄托罢了。还有一些所谓努力的,不过想方设法赚钱,因为有权有钱就代表成功,受人尊重。当代社会,一愤二偏三散,目标多是自利,其疾也深。

    【原文】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村长评析】 这三点既是修养又是礼貌。 

    【原文】 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村长评析】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人在这三个阶段的确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原文】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原文】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村长评析】 是否主动去求知是判断一个人价值和前途的标准。 

    【原文】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寻找答案;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村长评析】 明辨外在环境、与人和谐相处、不要被情绪和欲望控制。 

    【原文】 16·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原文】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译文】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村长评析】 本章及上一章都讲了伯夷、叔齐避世以求其志的故事,这两人是商朝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因彼此谦让不愿当国君而离开国家,后来两人不能接受周朝灭商绝食而死。这值赞扬吗?国家选君,当仁不让,“礼”的本意是稳定国家,而不是严守秩序,政权更替,自有其原因,却死不承认,实在没有什么可赞扬的,如果一定要有,那么只是兄弟友爱罢了。

    【原文】 16·13 陈亢问于伯鱼(孔鲤,孔子的儿子)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村长评析】 从两方面来看,孔子的知识是成系统的,不存在独立的一部分专门教自己的儿子;另外孔子推行的仁爱是包括所有人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子对自己的子女没有亲情,他曾经担心自己的思想不能在家族中传承,后来他看到孙子聪明好学,这才有所安慰。

    【原文】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村长评析】 一些称号既体现等级,也表达了一种自醒和自谦,是一种文化传统,不同的时代要求不一样,现代有现代的叫法,但本质上应该体现尊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长评析《论语》之季氏篇第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bj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