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孔子这些事儿”已经是第22天。
今天发布了一篇孔子辅导班的第一个知名校友是谁。
孔子起步也是从小打小闹的辅导班开始的,这就启发我们做事先从小的做起,把种子撒上,把树苗栽上。
有了时间的洗礼,有了用心的浇灌,种子会破茧而出,树苗会渐渐成长。
现在的那些私立的高校起初也都是辅导班,有的就是一个职业技能培训班,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演变成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创作“孔子这些事儿”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以前对孔子有遥远的距离感,就仅仅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弟子七十二、论语等这些很笼统的概念,但具体的内涵是什么未曾深入的了解。
创作“孔子这些事儿”的过程中,孔子逐渐立体起来,逐渐丰富起来,与孔子相关的很多人物生动起来,与孔子相关的很多故事鲜活起来。
把自己对孔子的认知一点点的用键盘输出给读者,这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普及。
文章,是有温度的。
孔子也是平易近人的,不是晦涩枯燥的。
写文章,就是写故事,故事就要有人物引领,就要有画面感,就要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