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素读】微妙玄通

【素读】微妙玄通

作者: 灵雨润物 | 来源:发表于2023-07-01 22:27 被阅读0次

古时那些善于行道的人,见解微妙而且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正因为他深藏不露无法了解,所以只好勉强用下面一些比喻来将他描述:他的小心谨慎啊,就像冬天赤脚涉水过河时那样逡巡不前;他的警觉戒备呀,就好像居于强邻的包围之中,不得不时时警惕万分;他的拘谨严肃啊,就像在做客一样;他的融合可亲啊,就好像正在消融的冰;他的醇厚质朴啊,就像没有雕琢过的原木;他的旷远豁达,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他的浑厚宽容啊,就像浑浑噩噩的江河大流一样。谁能在动荡中静止下来,在安静中慢慢变得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使其慢慢显出生机?保持上述道德要义的人,不肯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林;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弗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善为道者的胡适之

在近代中国,当时上至总统主席,下至起台企私厨,贩服走卒,担菜卖浆等等行列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作为一个学者,他身处文人相轻的环境,但他却能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凝聚起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他的这种博大心胸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得以从容的周转于当时严酷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并以自己的地位和努力为众多文化界人士的生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就是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胡适曾向很多朋友或学子提供过无私的帮助。

留学美国的林语堂,国学大师王国维、季羡林,历史学家邓广、,钱穆,文学家徐志摩、张爱玲,红学家周汝昌等等。胡适是益友,更是良师,台湾著名的作家李敖恨不得骂尽天下所有有名望的人,独对胡适心存崇敬。

他的朋友不仅仅是有地位有名望的大人物,而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在北平拉黄包车的人也会说:“我的朋友胡适之……”

1962年胡适之去世之后,人们敬致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之的为人暗含老子的大道,真正做到“混兮其若浊”。如果你站在某一特定的立场,观察胡适结交的人物,你就会发现:里面有你喜欢的人,也有你不喜欢的人。殊不知,浑浊的河水一样鱼龙混杂的人际圈子,正是他“善为道”的高明之处!

相关文章

  • 微妙玄通!

    张扬不能长久,低调步子才稳。力量的积蓄深厚了,你做事才会轻而易举,水到渠成。 人脉,管理,资金无不如此。学识更是非...

  • 微妙玄通

    《老子》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

  • 微妙玄通

    沉静如大海,行动如脱兔。 他在浊世中既能和光同尘,与周围和谐共处,又能做到不随波逐流,能够涤荡自己,保持一颗出淤泥...

  • 14章 有道之士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善为道者:在修道方面有造诣的人。微妙玄通:善为道者的功夫已进入识玄的境界,思想...

  • 跟《道德经》学生活(15)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1],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2]: ...

  • 道德经摘抄~15

    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1],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2]: 豫[3]兮...

  • 《道德经》第十五章笔记

    【原文】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1],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

  • 《道德经》兵篇第八章(原第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微妙玄通 敝而新成 (原第15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

  •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

  • 读道德经有感 阅读记录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读】微妙玄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bx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