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机摄影来说,
一开始就学习各种原理和参数无疑是枯燥的。
我们不妨先掌握一些提升照片质感的技巧,
增强自信的同时,也提起了深度学习的兴趣。
雨后的世界是倒着的
如果喜欢在雨后拍照,不妨采用低机位,
将镜头贴近积水拍摄,
成片后适当调高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
并将照片旋转180度,便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会利用大光圈
随着手机双镜头的逐步普及,
背景虚化已不再是单反独具的功能,
各种专业拍摄模式逐渐出现在手机里,
当我们调大光圈(数字调小),
照片的景深就会变浅,
背景随着光圈的变大会逐渐模糊朦胧,
此时照片的层次感便体现了出来。
特别是在夜景拍摄中,将焦距调近,
背后的灯光会形成一个个漂亮的小光斑。
巧妙利用前景
其实大光圈的效用不仅可以虚化背景,
亦可虚化前景,在人像拍摄中,
镜头可近置在一缕枝条(带绿叶的)
或者色彩淡雅的花丛前,焦距对准在被摄主体上,
前景就会虚化朦胧,无形间增添了照片的美感。
逆光拍摄
单反相机可以通过ISO、光圈值、高速快门或慢门
以及反光伞的配合来完成大逆光和弱光环境下的拍摄,但对于手机来说,这个要求难免有些高。
既然主体与强(弱)光之间难以把握,
我们不妨试试来拍摄剪影,把照片欠曝一些,
提高对比度。将重心放在动作与光线的表现上,
也不失有一种独特的美。
低机位的奇妙
当我们习惯了用日常高度拍摄,
有时候会觉得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
这时,可以试着蹲下来放低镜头,
快门按下的那一刻,你会惊异低的奇妙。
当然,在旅行拍摄中,
低机位拍摄你朝天的纵身一跃,
还会让高度看起来不可思议。
善用艺术气息的黑白
有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色彩繁杂,
普通拍摄难以表现出被摄主体时,
不妨使用一下经典的黑白,
加以适当裁剪,照片瞬间就充满了艺术气息。
初步了解简单的构图
九宫格法:画面横纵三等分,
依据人类视觉审美的黄金比0.618,
被摄主体不是放在最中间,
而是放在井字的4个交叉点上,
当天空和地面其中一个占画面的1/3时,
要比天地各1/2的画面有生机的多。
引导线法:利用画面中的简单线条,
将观众的目光最终引导在被摄主体之上,
能为照片带来良好的纵深感。
框架式法:窗户、走道的轮廓,山石、叶片
之间的空隙,可以作为几何框架,
能为画面增强视觉冲击力。
学会二次构图:许多照片并非在按下快门之后
就完全定型,
而是需要经过一个裁剪的过程才会让主体表现更突出。如拍摄人物跑步时,要根据预测运动趋势来进行拍摄(裁剪)。给将要踏足的地方留以多的空间,
才会让画面充满生气。
如果给后方留以太多的空间,
会有将要碰壁和画面不平衡的感觉。
切记,如果不是要特意彰显个人风格,
照片的拍摄一定要均衡平稳(横平竖直,不要歪),
如此才能给人心理一种稳定的感觉,
才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简单的后期处理
“不后期是对照片的极不负责”。
包括滤镜、调色、抠图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真正喜欢摄影,
愿意拿起手机拍,就肯定会拍出好照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