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感受几乎都有一个核心。就是:让人「怀疑自己」。人一旦开始怀疑自己,所有东西都会瞬间走向负面。所以,警惕让你怀疑自我的人,也远离习惯性否定你的人。更重要的是,多让自己对自己的信任来自于内化的自我,而非外界的评判。
—— 一只白-

从被迫进入医学院到五年以后改过自新决定考研,学医的这些年,是一个拿起责任就放不下的过程。
因为考研失利,开始一度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真的就是不行,还没有找工作的那个夏天,天是灰的,空气永远濒临凝固,让我久久不能顺畅呼吸。
鼓起勇气,在心率翻倍跳动的日子里去考执业医师,我依然记得拿到资格证的第二天早上醒来,第一次感觉到生活中出现了久违的快乐。

初入职场,一名菜鸟医生,人微而言轻,小心翼翼的工作。毕竟医院还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首先是我的不自信,初来乍到,见识浅薄缺乏经验这是我对自己最清醒的认知。即便笨拙,但是虚心求教总好过不懂装懂的愚蠢。不敢太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每一台的手术都只敢在脑子里自我斗争,留下疑问,回家默默的翻书。不敢说,怕暴露自己的无知。不敢争论自己坚定的观点,怕人微而言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遇到了特别好的自家老师,每一项操作技能,每一个细节引发的连锁问题都恨不得一股脑的把自己知道的全告诉我。提问,监督,尽职尽责。
事情总是有在所难免,因为一位椎管内麻醉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停喊疼,当时我还只是一名实习生,没有资格给患者下麻醉医嘱,只能把情况反映给上级医生,等待他们的处理。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患者持续的喊疼,我被主刀医生评价为“不学无术”
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真的想转身离开手术间,就“老子不干了吧”像是自己腹腔瞬间爆掉了一根大血管,酸楚全部喷涌而出。
生活中什么的人才会被称之为“不学无术”? 脑海浮现的是看守所里形形色色的犯人。

他们说,20年前的人都善良,那时候的看病叫“求医”,现在,医院不过就是一个高危的服务行业。再来说这位患者,他觉得只要一直喊疼,医生就会不断地给麻醉药以达到持续阵痛的效果。就算没有专业知识,小孩子都知道是药三分毒,麻醉药不是越多越好的呀。
患者的不配合,和多方面原因使得本来短小的手术多次无法进行下去。医生只是一个比患者多一些专业知识的普通人,换位思考,你能产生的情绪,我们也有,然而我们要把情绪像生吞鹅卵石一样统统吞下去,然后耐心劝导。
患者看着我说:“你们这个麻醉扎的根本就不行,我隔壁床的老太太说她一点感觉得没有,啥也不知道(后来我得知这个老太太是全麻,他是“半麻”,能一样么?)”,我不想解释过多的专业问题,患者这么说完,那是我第一次后悔选择这个职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来了。

我不想为自己过多的辩解来标榜自己的对错和道德高尚,最后的结果是,我什么都没有说,最快的速度请来了上级医生,他们很好的处理问题之后,我选择请假回家,收拾我崩塌的心理建设。我不想带着这些情绪面对接下来的患者,那才是不负责任。
前几天看过一个段子,真心觉得蛮对的,“生病了要去看医生,不要自己百度。 ”人就像一台机器,全身各个部位都是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凡事必有因果,出现问题先考虑原因,然后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理智。

委屈归委屈,还是要检讨自己的玻璃心,虽然“不学无术”言辞过重,但终归是我不够精湛的技术,不够全面的专业知识,不够合理的沟通的一个侧面反映吧。希望我能不忘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