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纪录片 | 苏东坡4:成竹在胸

纪录片 | 苏东坡4:成竹在胸

作者: 贵在随心 | 来源:发表于2023-04-15 20:53 被阅读0次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苏轼的《寒食帖》

1082年,到黄州第三年写的《寒食帖》,把流放诗人的憔悴与沮丧,写到极致,心如死灰,不能复燃,对人生的无力感。46岁的苏东坡终于了悟,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不卖弄,难在能够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
18年后,《寒食帖》辗转到了黄庭坚手里,他认为寒食帖是苏东坡写的最好的。
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制定规则的,而不是遵守规则的;历史上有赵飞燕和杨贵妃这些不同类型的美女,字体的胖瘦不是唯一标准,而是看它美不美。
现《黄州寒食帖》收藏于台北故宫。

2、书画

日本有很多“东坡迷”,习练苏东坡的书法,收藏苏东坡的书画。
1082年,书法家米芾来拜访苏轼,一幅《枯木怪石图》,苏东坡以自己独特的书法技艺,引领了中国的文人画的潮流。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文人画的美学标准,不在于画的像不像,而是在于画的意趣

唐宋画风对比,唐朝色彩鲜艳,活力四射;宋朝颇爱单色、水墨画,更安静、更加内化细腻了。

苏东坡爱画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自己经历了很多风雨,觉得自己和竹子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追求。苏东坡画竹子,不是一节节的画,而是直接画一根,提出“成竹在胸”的理论,对竹子的基本观察是很重要的。

3、此心安处是吾乡

1083年,与被贬岭南的王定国会面,看到王定国的妾柔奴并不憔悴,于是问柔奴你这个心态为啥能调整这么好,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个回答触动了苏东坡的内心,当即作词《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里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黄州可以说是苏东坡的精神地标,东坡文化是黄州的文化标识。

4、与王安石

1084年,苏东坡调离黄州,过金陵拜访隐居的王安石,他两虽政见不同、有意气之争,是君子之争,但并不影响他们在艺术上的君子之交。
隐居的王安石,非常关注苏东坡的动向,每当苏东坡有作品出来,都很激动。
在金陵期间,这两颗最闪耀的星星会面,以前的过往都成了过眼烟云,他们对彼此才华的认同非常高,他们在文化上的抱负,让所有的宫廷与争斗都成了陪衬。
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弥合着横亘在两个人之间的鸿沟。

相关文章

  • 《苏东坡》:成竹在胸

    苏东坡在黄州过的虽然很凄惨,但他著名的作品都是在黄州完成的。以至于他离开黄州后也会经常想起黄州,甚至想逃回黄...

  • 雪泥鸿爪

    苏东坡是我最敬慕的人,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听过音频《苏东坡合集》,今天观看《苏东坡》纪录片。对于苏东坡我百看...

  • 对“雪泥鸿爪”的一些新思考

    ——《苏东坡传》 读书笔记昨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苏东坡》纪录片...

  • 2017-08-3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很难过,迟到了。最近没有什么奇怪的想法,看了《苏东坡》纪录片,就把纪录片里的苏东坡人生历程进行一个整理。 “每个人...

  • 纪录片《苏东坡》

    今日推荐:纪录片《苏东坡》 推荐 第1集 雪泥鸿爪 主要讲述苏东坡从闻名天下的大文豪到阶下囚的人生转折。 苏东坡早...

  • 苏东坡

    苏东坡的一生挫折特别多,大型纪录片巜苏东坡》全部记载了下来。然后放映给人们,让人们了解苏东坡。里面的专业人士讲...

  • 作为人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的书评

    周炜言29 好不容易读完了第二章的《苏东坡传》,又想起了观看关于苏东坡的纪录片时老师提出的问题:苏东坡是“人”,还...

  • 他的高尚人格和文才闪耀着光辉,在一千年里照亮又滋养着中华文化

    我非常喜欢纪录片《苏东坡》的水墨风格和人文色彩,苏东坡高尚的人格通过六集节目展现得非常清晰,面对乌台诗案,...

  • 苏东坡

    苏东坡,千古男神。 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今天带着学生看《苏东坡》纪录片,虽然之前我已经看过一遍,但今天还是跟着学生...

  • 一蓑烟雨任平生

    昨晚睡觉前,又翻出纪录片《苏东坡》看了一遍,居然意外的发现,片中的十多首诗词居然全能随口背诵出来,足以见我对苏东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录片 | 苏东坡4:成竹在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dv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