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安定的年代民风淳良,虽不至于完全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也很接近。樊楼旁边的丰乐楼是当时京都有名的茶肆,那里就专门设一个棚楼,客人丢失在茶肆的物品都会被分门别类收纳保管起来,注明何年,何月,何日,在何处拾得。有些客人甚至时隔很久都能找到遗失财物。
南宋的酒肆除了政府经营的官库、子库,加盟经营的脚店,还有一些从政府酒厂批发酒水转售的小酒馆,称为“拍户”。他们除了售卖酒水,还会卖一些下酒菜和点心之类的餐食。店家会提供一种“食牌”,就是现在菜谱的雏形。一般食客去酒店,通常不会轻易登楼。因为登楼说明打算畅饮,一醉方休,所以平时小酌就会坐在楼下。当然达官贵人或者女眷是一定会登楼雅座的。
客人落座后店家会端上几样精美的菜肴摆在桌上,通常都是店里的招牌,然后询问客人要什么酒,什么菜?这些菜又叫“看菜”,懂规矩的人是不吃的,等客人点的菜出锅后,店家会把看菜换下。有一些外地来到都城的食客不知道这规矩,看到菜肴就提筷子,会被人嘲笑。
“看菜”也叫“看盘”“看食”。这个习俗除了民间有,宋朝外交宴请时也有这样的环节。《宋史》中记载北宋皇帝过寿大宴宾客,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都前来贺寿。这样的宴会属于一级国宴。没有开席的时候,餐桌上就会成立各种“看盘”,并且会根据不同国家习俗放置相应菜肴,这样做主要是让桌面看起来不至于光秃秃。
为了正菜上桌前不冷场,崇尚气味的宋代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业“香婆”,她们会在酒楼里提供小炉炷香。一般的酒楼也十分大气,只要不添乱影响生意就不会驱赶非食客的外来人员。一些没有固定职业或者不用餐的老百姓也可以进去小心伺候富家公子饮酒用膳,帮忙跑腿,买个东西或传个话收点打赏钱。香婆就会在客人等候上菜的时候在客人面前打个小小的香篆。
打香篆又叫印香法,过程极为精细,香婆左手扶香炉,右手执香篆,用香箸慢慢理灰,香匙轻轻压平香灰,然后将木质或者金属质的镂空模型轻置在上面,这些模型多用寓意吉祥的连笔文字或图案。取香粉慢慢把香篆镂空处填满,稳稳起篆后,就可以看到香粉形成的文字和图案。整个过程带着表演的观赏性,这样即使酒楼人多,后厨出菜速度跟不上,那些急性子的客人也会被香婆优雅舒缓的行香动作吸引,等候时间就不觉得那么漫长。而且这些燃烧的香料,多有健脾开胃的功效,等一套行香动作完成,点的菜也差不多上了,在袅袅香雾中品尝美食,意境也非常绝妙。香婆还会选些醒酒或助消化的香粉在客人酒足饭饱后再去行香,让食客满意而归,酒楼对此也喜闻乐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8ec9d047572921e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