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蜀山边曾有座"蒋孝子墓″,我寻过几次,不得所踪,那天参观完蜀山东坡书院,从院外的一位老人的口中打听到,这"蒋孝子墓″,原先在书院西侧两百米外的山坡处,后在文革期间遭破坏。五年前,相关单位在文物发掘和保护的过程中,将"孝子墓″按原样重建于蜀山西麓。
东坡书院回家后,在网上查阅到一篇文章叫《蒋孝子墓碑重建记》,白话版是这样记述的:
"……本县有一孝子姓蒋,名启照,他的父亲叫念劬(qú)。孝子在幼儿时,他的父亲念劬到鼎(丁)山去,曾经遇到一场没过胫骨的大雪,孝子不声不响地前往迎接父亲。母亲隐约发觉后,立即叫他的哥哥启熊前往寻找弟弟。此时却发现孝子已坠落于雪窖中,急需搀扶帮助。回来之后,母亲责骂了他,孝子只是笑笑,不作辩解。有见识的人已发现蒋孝子的天性有过人之处。
庚戌(1910年)春,念劬得了重症狂疾,孝子昼夜陪在身边服侍,历时五个月如一日。到了年末,念劬又病倒了,神智不清,精神错乱,孝子既害怕又焦急;早晚祷告于神前,忧虑和思念成了病。他曾经与别人说:“有能治愈我父亲病的人,我一定会赴汤蹈火给予以报答”。然而,到了父亲身边,则是如同平常的和悦、欢愉样子,惟恐露出忧愁、悲哀的面容而被父亲知道。辛亥(1911年)五月,念劬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前来看病的医生说:“危险了!应该预先考虑后事了”。孝子听到这句话后,瞪着惊恐的眼睛,紧咬着牙关一时说不出话来。当夜,他忽然出走,家里的人知道情况不妙,就到处寻找,但仍未找到。天刚亮时,有人敲门,说:“孝子自己直往城隍庙中去了”。他的哥哥赶紧前往庙中,看到他的面色如同活着一样。解开他的衣服,拿到一份《祷城隍文与别家属书》,上面写着:“我已代父亲死了”!同时告诫哥哥要善待父亲,不能让他听到我已死了的消息。到了入殓安葬的时候,家人打开他的手臂和腿部,见到有多处割肉的伤口,才知道他割股已有很多次啊!而孝子的父亲念劬,经过几天之后,果然病也好了。听到这件事后,本县的官员和社会名流都称他为“孝子”;孝子的事迹应当向世人好好宣传。
啊!孝悌的程度已经通于神明。凡是人的性情真诚到了极点,已经不是单独为名誉所考虑;即使有利害,也没有什么顾念和忧虑了。我不知道孝子出走时,他的心为何如此的迫切?祈求神灵要他命时,他的心又如何反复的悲痛?而被神明识别的人,才能这样响应,这难道是仅有精诚就能做到的?世人或笑他说“愚”,但不知道自古以来,惟有到达“愚”的人,才能形成坚定的志向和做出不同于常人的行动;惟有到达“愚”的程度,才有一般人难以到达的境界。当今不孝无亲的说法盈满天下,性情、言语、行为别扭、不合情理的气氛充塞于大千世界,既不考虑嫁与不如若都能像孝子那样,实在值得以风范世道啊!……。″
诸君,你读完此篇碑文后做何感想?是感动?是痛惜?还是震憾?我读了却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这满篇写着"仁义道德″的碑文缝里看出字来,歪歪斜斜地写着两个字:"吃人″。
除了碑文外,我现在已查阅不到此件事的任何相关资料,我只能从碑文的片言只语中寻找线索,尽量还原出历史的真貌。
"蒋孝子″大名叫蒋启照,家应该就在蜀山周边的某地,其家族本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但家道已然衰落。"蒋孝子″是个未成年人,性格敏感内向。而父亲蒋念劬是个老学究,沉静古板,做事井井有序,处理着大家族的事务,深受族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蒋孝子″时刻仰视着父亲的成就,他也愿意永远被父亲的光辉所照耀。
碑文中记述了三件事,两条明线、一条暗线。第一件是坠雪窖事件,时人看出"蒋孝子″有"过人之处″。我恰恰不那么认为,我认为这是"孝子′悲剧的起端。首先,我一眼就能看出了他不善于与外人沟通,另外最致命的是,我还看到了"孝子″没有自身主体意识。
由此可见,"孝子″从小接受的是"父为子纲″的礼教观念熏陶,他是父亲的"附庸′,他是为了父亲而活着,离开了父亲他就会六神无主,他的生命也会变得暗淡无光。
再就是"代父从死″事件,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年代背景,它发生在公元1911年,这是朝代交替的一年,也是天翻地覆的一年,这一年的十月十号,爆发了辛亥革命,它标志着封建王朝的结束,也是民主革命的开端,它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而就在这一年更早的四月间,广州爆发了黄花岗起义,同年的6月湘、鄂、粤、川等省掀起了保路运动。各地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风潮此起彼伏、风起云涌。
这是个动荡的年代,也是天翻地覆的岁月,更是新旧文化和观念冲突与交替的一年。
但遗憾的是,在宜兴这个素来引领思想解放潮流,和观念开明的地方。`蒋孝子″的代父从死事件有违时代脉动,不得不承认封建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其糟粕时刻在荼毒着人心。
我毫不怀疑"蒋孝子″是个好学之人,"孝子″也肯定受过传统儒家文化教育,但恰恰就是这种教育夺走了"蒋孝子″的生命。从他割股伺父的举动上就可见一斑。"蒋孝子″一定熟读儒家经典《二十四孝》,对其中的故事深谙于心,例如"郭巨埋儿″。
郭巨因家中贫寒,不惜把子女坑杀,以便省出粮食来供养母亲。这种丧失人性,埋儿奉母的故事,都能被古人奉为孝顺经典流传,实属愚昧和罪恶。
" 蒋孝子″肯定也读过"介子推割股以食文公″的故事,以为取自身之体以伺其父,父亲的病就能痊愈。
在二十年代初期,列强多次以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国门,奴役和掠夺国人的同时,国内的有识之士痛定思痛之余,也在提倡"以夷制夷″,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但"人血馒头″为良药之类腐朽的思维观念仍根深蒂固。
"蒋孝子″是个未成年人,心智发育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被世俗和传统极端孝道所绑架,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蒋孝子"去城隍庙时内心一定是义无反顾的,也会觉得自己很悲壮。后来,到底是神明取了"孝子″的性命,仰或是"孝子″自戕,把自己奉献给了神明,这已全然没有了意义,我在意的是事后各方的反应。
时人震撼于他代父从死,认为他性格真诚到了极点,实在值得以风范世道。读到此处,我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恨不得早生一百年,去猛抽那些人的嘴巴子,痛斥其无耻。
"蒋孝子″的愚孝,是他本人的悲哀、是家族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孝子″那被扭曲的灵魂一定会以为死得其所;而因"孝子″替死,苟活于世的那个父亲,当然会有悲伤,但我认为,他一定不会内疚,甚至会"引以为傲″。
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推波助澜要为"蒋孝子″树碑的那些社会名流和贤达们,他们褒扬的"孝道″才是真正残害`蒋孝子″的那把杀人钢刀,他们用腐朽的道德观对人性进行了压迫和催残。因为在他们认知里,唯有达到"愚′的人,才有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而那个境界就叫"吃人″。
但时代在进步,我们批判古人时,也要设身处地代入到那个时代,因为"不能用明朝的尚方宝剑,去斩清朝的违法官员″。但我想,有一条亘古以来的真理和标准,那就是不能违背人性,古人在《孝经 开宗明义》里已有阐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真正的美德应是以人为本,时刻关注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
"蒋孝子墓″终于在1919落成,位置在蜀山书院浜山坡下,墓前有蒋孝子牌坊一座。坊额阳刻“蒋孝子墓”楷书,背面为时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徐世昌题额“孝阙流芳”颜体阴刻,牌坊两侧石柱阳刻篆体挽联:“孝思动天地,幽光耿古今。”墓后立有“蒋孝子孝行事迹”大石碑。墓周有石砌坟基。墓园有围墙护卫,墓内树木森然,荫护着孝子幽灵。
嗟乎,哀哉,斯人已逝,我不忍心再对"蒋孝子″大加挞伐。但那阴森森的墓碑,分明就像一根锋利的楔子,深深地扎入在了国人的心头;而张着口的墓墙就像那血盆大口,在吞噬着后人们的三魂六魄。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那个吃人的时代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新时代的孝道不再追求不切实际的物质条件保障;也不纠结于时时刻刻的陪伴;大家更多在于双方的情感交流,在于将父母记挂在心头,常回家看看。
我们对文物及文化也已学会了辨证思考,文物折射的是文明持久的魅力,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足迹。
如今,当我再次寻访"蒋孝子墓″时,又会是怎样的心境?
(下篇待续 敬请期待)
东氿听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