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的早教老师要生了,无奈早教中心青黄不接,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顶替,园长只好亲自出马。但是园长只接触早教行业半年时间,专业素质跟不上,上的课效果不好,许多家长私下跟我抱怨上课无聊,感觉像是挨时间。我去上过园长3节课,感觉一般,虽然没有之前的老师上的那么好,但是也没有一些家长反映上得那么差,小孩还是很喜欢园长的,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上了一周的课以后有几位家长已经不去了。
我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站在家长的角度,一节早教课的费用将近一百块钱,你值不值得这个钱,家长的心中有自己的一杆尺。我私底下跟园长沟通,委婉地跟她提出让她继续进修,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把自己定位在管理者而不是员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有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园长非常包容开放,专门谢了我的建议,及时对任课老师进行了调整。她说,其实自己非常喜欢孩子,也希望能承担一些一线的育儿工作,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确实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还是缺乏一些经验和历练,今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结局自然皆大欢喜。
有一句老话说道:“求人不如求己”。这样的人事必躬亲,很勤快,这没什么不好,这些人总觉得不如自己来干更省时省事。我们先撇开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社交原则不说,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产出实在是太低。比如不放心子女而宁可自己洗碗的父母、不放心伴侣哄娃而宁可自己来的母亲,都属于这一类,这是把自己作死的一类。
假设事必躬亲者花1小时可产生1单位的成果,那么管理者经由有效的授权,每投入一小时便可产生10倍、50倍、100倍的效果,这是杠杆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讲述了一个高效能的秘诀——授权。学会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单是个人,也是整个团队的成长。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授权。比如分派子女做家务的父母,教会员工正确而高效地干活的管理者。
授权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其中,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是就工作方法的每一步进行详细的指导。适用于对新手的培训。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接受任务的人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适合熟练员工。它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作出承诺。
1.预期成果。要描述清楚你想要的结果,并明确具体的日程安排。
2.指导方针。事先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但不要告诉具体怎么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为自己的结果负责。
3.可用资源。告知可使用的人力和资源,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4.责任归属。制定业绩标准,用标准来评估成果。
5.明确奖惩。告知好的和不好的结果。
我们有个客户,刚成为现代终端,年纪比较大,客户经理要帮其形成维护店面形象的习惯。一开始,客户经理认真地指导她如何摆放卷烟,如何摆放非烟商品, 并指着对面的一个零售店说:“这就是我们要效仿的店铺,商品整齐而又干净”。为了把我们所期望的整洁程度具体化,我们当场清理了半边的店铺,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两次悉心的指导,客户终于完全理解了这个要求。客户经理跟他协议以后都由他自己来清洁自己的店面,我们只在有空时从旁协助。以后每周一次,客户必须把自己店面形象情况拍一张照片发给客户经理,说明工作成果,并为自己的表现打分。如果年底终端验收考核过关,那就继续授予他现代终端的资格,如果他没合格,那就取消。后来我们总共又帮了两三次忙,之后他就完全独立维护,并按要求做好扫码工作。甚至他的妻子没有及时把货架上的货补上,也会受到他的指责,他做得比很多客户都好。
这是一种关于授权的全新思维定式,它改变了人际关系的性质:因为分到工作的人成为自己的老板,受自己内心良知的指引,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达到既定的目标。
就我而言,由于之前不放心老公带娃,总是对他嫌这嫌那,什么都自己来,后来我意识到自己是没办法忙得过来的,就耐心地跟他沟通一些带娃的心得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现在跟孩子越来越亲密,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女儿越来越喜欢他,他更有一名父亲的成就感,我也坐享其成。
授权能让别人成长并热情洋溢地支持你。请记住,成功的授权,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