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作者: 草原狼_b52d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20:36 被阅读227次

关于这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你会得到,一套独立完整、可实操的日常研究指南,手把手教你如何激活研究必备的三种意识,足量又节制地搜集资料,用批判性思维快速处理资料,高质量地表达你的研究成果。此外,还会告诉你研究中会遇到的陷阱,以及做好研究的加分项。

关于作者

许岑,一个把研究能力运用于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实战高手。他研究过幻灯片、英语、吉他、摄影等领域,并快速从入门做到专业级,还开发成教程指导他人。

核心内容

一、什么是研究,研究与学习的区别?

二、为什么要训练研究能力?

三、怎样训练研究能力?

一、什么是研究,研究与学习的区别?

研究这个词的英文叫research,它源自中古法语,意思是彻底检查。所以你注意,研究可不是干别的,研究是检查。那检查又是为了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为了纠错,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

我们这里把研究的本质,或者终极目的总结为“为了更好”。那这个为了更好是跟谁比呢?是跟你的研究对象相比。

这就要说到研究跟学习的区别了。学习呈现的三个特征是练习、跟随和重复,可是研究的过程完全没有这三个特征。研究是一门艺术,在具体对研究进行执行的时候,并没有一条稳稳当当的路给你一步一个脚印地踩着走。这就像创业一样,你没有办法彻头彻尾地复制之前的企业家所走过的每一步。这是研究的难度所在,也是它更有意思的地方。

二、为什么要训练研究能力?

拥有研究具体问题能力的人,能够快速上手一个陌生问题,更是如今这个快速更迭时代的必备技能。学会研究,你就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三、怎样训练研究能力?

1.三种意识

(1)作品意识:研究精神的起点

一个人在开始研究之前必定会先有强烈的作品意识,这里所说的作品就是希望把一样事物做得更好,做得像个作品。 在作品意识的带动之下,才有以后的整个研究。也就是说,作品意识是研究精神的起点。

(2)目标意识:防止研究过程跑偏

你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要时刻盯住自己初始的研究目标,并时刻问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会不会影响研究的主线。并用一种上帝的视角来俯视整个事情的全貌,你才能守住目标不跑偏。

(3)局外意识:避免过度沉溺

研究者一定是局外人,人们往往容易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里面过度沉溺。

2.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1)搜集资料:足量,但节制

搜集资料,我们要靠主动性和宽泛性来做到足量。

什么是主动性?许岑老师是这样说的:“你如果问我,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搜索有哪些技巧?我倒不是不知道那些搜索的技巧,只不过要是你主动去到搜索引擎里输入关键字“搜索技巧”,或者用英文输入“How to search”,你同样会得到答案,甚至会得到更多更好的答案。”这就是主动性。

什么是宽泛性?许岑老师的具体描述是跳出单一的维度,带有目标意识的多。

比如一位厨师,如果要学习做好一个菜品,他可能要反复练习炒同一道菜,因为厨师是学习者。但一位更偏向研究者的美食家要品鉴一道菜,他不是要重复吃这一个菜,甚至不能只吃这一个菜系,他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广泛地品尝更多的菜,甚至要吃遍这世上所有的美食。这就是我所说的,跳出单一维度带有目标意识的多。

搜集资料又要做到节制,这个节制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避免过度沉溺于文本;第二种是对人的研究要去粉丝化;第三种是要避免情绪化。

避免过度沉溺于文本

许岑老师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对人的研究要“去粉丝”行为

要做到节制的第二点,主要是在对人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粉丝行为。在搜集资料的时候要多视角,求客观。

“无情”是做研究的高贵品质

在研究艺术的时候,情绪化尤其容易发生。你可能会说那些艺术家都很情绪化,我们如果不去感受他们的情绪怎么叫对他们做研究呢?表演家在台上都是激情四射挥洒自如的,看他们的表演,自己的情绪也会被感染呢。是的,他们感染了你,但他们是用一腔热情感染了你吗?你要研究他们靠什么感染了你,就要跳出情绪化。

(2)处理资料:运用批判性思维

怎么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资料,我们要把握好两个重要的方向,一个是抓本质,另一个就是找规律。

抓本质就是找不同,要找不同就需要做对比;

找规律则是求相似,要求相似就需要做类比。

那些不同的部分,我们挑出来认清事物的本质;相同的部分,我们拿过来连接不同的事物,找到它们的规律,以求更快地认清它们。

(3)创造输出:督促研究的完成

①好的文章应该具有学术性的特征。

②学术性的特征一般有三个:系统性、有文本支撑、有严密的逻辑论证。

系统性

要做到系统性,你的储备信息量要足够大,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信息搜集要“足量”。 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中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是学术性的保障。

有足够的文本支撑

生活中,你当然可以在跟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不提供文本,仅仅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但是,就因为缺少文本的支持,你说的观点或想法,就没有什么学术性,也就没有什么可靠性,很难说服别人。

有严密的逻辑论证

我们阅读不可以仅从字面去解读,有了论证的过程,你的表达才更严密、更有可信度。

③给你的写作找一个“导师”

在研究结论成果化的输出过程中,讨论和导师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因素,一个能跟你发生不同维度的碰撞,一个能从更高的维度提点你。而一个好导师,既能跟你碰撞,又能提点你。

导师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一方面是他比你的学术信息量和文本支持能力更大,另一方面他会在你的逻辑论证过程中指出你的错误。

最后,送上许岑老师的一段赠言:

“一个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会把事情做好。同时,他获得新机会的可能性要大一点,因为他会不停地去发现。”

相关文章

  •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Day5 书名:《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作者:许岑 001为何要具备研究能力 学习能力让你不掉队,但研究能力能让...

  •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不同于学习能力,是把事物层次更加有深度的挖掘出来,研究需要三个意识,作品意识,目标意识,局外意识...

  •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关于这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你会得到,一套独立完整、可实操的日常研究指南,手把手教你如何激活研究必备的三种意识,足量...

  •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Why 具备研究能力? 学习对应的是高度(登山),研究是广度(探险) 研究能力:是一种主动的探究能力,主动进入的一...

  •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研究必备的三种意识 研究的本质 作品意识:研究精神的起点 目标意思:防止研究过程跑偏 局外意识:保持旁观者视角 搜...

  • 如何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许岑得到精品课《如何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摘要 1、为什么要具备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跨界能力,如果能够掌握,就能让...

  • 读《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PS:内容归纳自【得到】App《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仅供交流学习。 0 为什么我们要有研究能力 学习如登山,而...

  •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总结

    研究必备的三种意识 研究的本质是为了更好。 学习与研究不同,呈现练习、跟随和重复三个特征。 1. 作品意识:研究精...

  • 如何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我们生活中一直在说的都是持续的学习能力,那什么是研究能力呢? 研究能力:主动的探索能力,是一种主...

  • 《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笔记

    1. 研究必备的三种意识 研究的本质 要做到比你的学习对象更好:这里的“更好”,有时候是获取更扎实的知识,有时候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i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