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洁老师说,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家,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港湾,父母是孩子最渴望的依靠。孩子要走出小家,走向世界,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在家庭,人们总有一个误区,觉得血浓于水,在家庭里无需拘泥小节,家人可以互相骂一句、打一把。可是,现实很残酷,亲情很脆弱,每天在一起的家人内耗很大,互相给予的压力都要超负荷了。
黄静洁老师在家庭系统中提出要搭建四个连接。
第一个连接是兴趣的连接。也就是一个家庭不能只是围着锅碗瓢盆讲生存,要用兴趣、爱好,把一家人串联在一起。
黄老师分享了她朋友家在疫情时的故事。
疫情期间,朋友一家人被封闭起来了,没事可做。爸爸发现有一盘象棋,于是他就学着下象棋,还带着孩子一起学,一起比赛,爷俩下着下着,两个月后,孩子下得比爸爸更好了。三个月之后,孩子跟爸爸说:“请你带我去上象棋班吧。”于是,从来不陪孩子参与课余活动的爸爸,非常积极地每周末陪着孩子去上课。
一个家庭发展出共同的兴趣,就会把家长和孩子拉近了。
第二个连接就是情感连接。黄老师曾经问过孩子:“你们最喜欢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什么?”她的大儿子说:“我最喜欢妈妈在厨房里烧菜,我不吃,闻到那个味道我都开心。”她小儿子说:“我最喜欢爸爸拉着我的手送我上学。”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了,说:“我喜欢爸爸妈妈来看我踢球。”“我喜欢跟妈妈一起去逛书店。”孩子讲的都是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打造了最基本的一份安全感,让孩子觉得家是温暖的。
第三个连接就是信任。很多家长觉得信任很难,我信不过我的孩子,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孩子都在骗我,孩子都在做小动作,其实这是最伤孩子的。
黄老师为家长列出三件事,并告诫家长千万不要做,做了就会伤害孩子对你的信任。
一是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家的孩子。
二是拿孩子的弱,去跟别家孩子的强做对比,这不公平。你也可以拿别人家的弱,来跟咱家孩子的强对比,为什么不这么做?
三是当咱家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直接开骂,用语言来贬低、欺负他。我们做父母的难道就不犯错吗?如果我们犯了错,孩子能骂我们吗?
最后一个连接是尊重。尊重不只是语言表达,尊重还要有耐心的等待。
黄老师的大儿子读了寄宿学校,从学校回来,不习惯开门。回到家一进门,就把自己房间的门关了,但是,门上那把钥匙不取下。每一次黄老师要进去,就看到这个钥匙,她很想把门一开就进去,但是,她琢磨着:“我不能这么做,我要等待。”
过了几天,大儿子和老同学吃饭,回来后,兴冲冲地说:“妈妈,我今天见到好多朋友,他们还带了一些他们的朋友来,所以我又交了三个新朋友,他们跟我讲的事,就好像开了一扇扇门,让我好兴奋。”这个时候,黄老师加了一句话:“对呀,新朋友就像一扇门,帮你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那在我们家里是不是也应该把门打开,让我们大家互相串串门呢?”大儿子看了我一眼,愣了一下,第二天他那扇门就开了,整个暑假他的门都没有关。
尊重是要用行动来表达的,尊重是要找对时机和孩子聊需求,这个时候,他就会自觉自愿地把门打开。
在家庭内部,还要营造独立的氛围。独立是让孩子独立做自己该做的事。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都已经这么这么大了,他到现在什么事情都靠我催。”
黄老师说,如果家长在孩子小学的时候都不放手,他到初中怎么知道怎么做?家长在初中时候不放手,到了十八岁,他怎么可能突然就独立了呢?
黄老师分享了她每一年夏天怎么带着她的孩子实践独立,怎么让他一步一步自己申请夏令营,一步一步升级到独立申请大学。
国际夏令营一般都是在一月要截止了,所以每一年新学期一开学,黄老师他们就已经要想明年的夏天做什么。
从八岁到十岁,黄老师都会协助孩子去调研,他们会上网,大家一起去调研一些信息,看看哪一些夏令营、哪一些夏校、哪一些活动值得他们去做。然后她和孩子一起讨论做计划,一起填写报名表。
到了十岁至十四岁,也就是差不多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阶段,这个时候黄老师陪伴他做调研,陪伴他做计划,但是黄老师听得多,让孩子动手做得多。
十四到十八岁就是高中期了,黄老师放手,让他独立做计划,做完计划给妈妈来审核,他们讨论,妈妈做点评,提出一些优化的建议。正因为有了高中这四年的练习和实践,去年孩子报大学,基本上都是靠他自己。
在他进入大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有个星期,她和儿子两个一直在讨论这个暑假他要做什么。他给妈妈提出的要求是,他要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去远方。黄老师明白,这个时候主客要分明,他是主,妈妈是客,妈妈要退出,要退出他计划的过程。
但是妈妈能做什么?黄老师能做的是给他引荐每一个城市里她的朋友,这是资源。然后他去跟妈妈的所有的朋友打招呼,自己去联系,联系完以后把这些意见反馈给妈妈,最后再和妈妈一起再来重新评估一下这个计划,做复盘。
黄老师非常享受他给她做复盘的这个机会,因为他讲,他和妈妈的朋友做了什么样的交谈,哪一个朋友跟他说了什么,黄老师感觉到她的孩子和她的世界连接得越来越紧,他和妈妈的朋友成为了朋友,那他和妈妈也是最好的伙伴。
在父母的修炼中,母亲的角色很重要。可以说,母亲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尤其是家庭教育,对一个家庭的和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人们固有的思维总会说,一个成功的妈妈,一定会平衡家庭和事业,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到平衡才好。
黄老师提出一个新的思维,就是不追求平衡,平衡让自己觉得永远都达不到,平衡是对自己过度的要求,绝对的平衡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是对自己太苛刻。黄老师提出的是整合,要整合资源。
黄老师提出了两个思维的转变。
一是母亲要从包办事情,转化成做家庭的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不管太多的小事情,首席执行官要管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整合资源,把对的人放到对的事情上,让所有的人互相连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资源,那就把事情做好了。
做家庭的首席执行官,把家庭成员当成自己团队的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参与,让每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不该对另外一个成员做什么。
这样整合的成果就是有荣誉大家一起分享,有问题大家一起承担。不是说荣誉是孩子的,责任是妈妈的,做对了是孩子的,做错了是妈妈的。所以这样下来,无论是爸爸还是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带能量,能够高效地转动起来,而且能够互相温暖地支持彼此。
二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妈妈该妥协的时候就妥协。和谁妥协?和自己妥协,也和孩子妥协。
黄老师在写《学习的格局》的时候,正好她的孩子要申请音乐夏令营。他那个夏校特别难申请,他要提交大量的作品,所以孩子很焦虑,很多事情需要妈妈的支持。那妈妈也很焦虑,黄老师的书写不出来怎么办?
于是黄老师跟儿子做了一个讨论,说:“我们拉个清单,有些事情必须我做的我帮你做,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我的,我不做,因为我要把书写完。”儿子说:“妈妈,你写书很重要,我支持你,我申请夏校只有一件事要你帮忙,就是你帮我租一个录音棚,这个事情做完了,什么都不要你做。”黄老师完全放手,她妥协了,她不再去想他考上考不上的问题,这个事情由他负责。最后完美地结束,黄老师的《学习的格局》出来了,儿子也考进了音乐夏校。
这样的实践,对母子两个都是一份进步,都是一份推进,让他们也增进了彼此的信任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