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 巴尔扎克
收集了很多知识碎片,却不知道怎样化为己用?
不会提炼头脑中的想法,表达起来总有障碍?
在《思考的整理学》中作者外山滋比古将教会我们如何有效整理杂乱的思考,在思考困境中突出重围,拿出有见地、有创意的想法。
《思考的整理学》《思考的整理学》在2018—2019连续两年获得日本大学生协年度图书榜单第1名,作者外山滋比古是日本百万级畅销书作家,曾获得第46回日本放送协会放送文化奖,除经典著作《思考的整理学》之外,作者还著有《阅读整理学》、《忘却书》、《知性力》等多部畅销书。
学生有一个普遍的通病:无法独立获取知识,被要求做一些突破常规的事情,他们是无所适从的。对他们而言,照本宣科是强项,一旦要通过自身的思考获得一个主题,就非常困难。我深有同感,在大学的时候期末考试班里的同学即使一学期不学习不听课,通过三四天的恶补就可以顺利通过,那他们是怎样“学习”的呢?拿数学为例,只要记住做题的“套路”就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所以当考题稍稍一变便不会做了。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就需要学会思考。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这本书在作者的指引下,重新体会思考的乐趣,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的吧!
催生思考的灵感
当思考迟迟没有头绪的时候,将想法搁置一段时间反而更有效。睡了一晚思考出来的点子,或者说睡了很多夜晚思考后思考出来的灵感,到了清晨都涌现出来了。
这个也不难以理解,有没有想到曾经的自己对某一个知识不理解,时隔多日会有一瞬间突然懂了。说到底,一直做同样的事情会让我们太过于执着于眼前的事情了。要让事情最终开花结果,就要给予它一段自由发展的时间,让它“呼吸”一下,吸收新鲜空气。
高度提炼思考碎片
大量的信息收集会触发思考,那如何进行信息碎片收集呢?可以是卡片、笔记本和手账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记录,都应该做好标记。如用卡片做读书笔记,我们要标明出处,对卡片拟定一个小标题,把内容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卡片记录才会有价值。笔记本除了做这些基本的标记外,还应该做一份索引,这样可以让我们快速搜索。
作者在书中提到阅读时做的读书笔记。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呢?我是边读边做,而且没有做标记,比如页数,而且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每一章节做了很多笔记,没有重点之分。在这本书中作者是如何做的呢?开始阅读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做笔记,看完一章节之后在回过头来思考回顾重要的地方做笔记。显然这种方法避免了我出现的情况—整本书复制。
我想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信息碎片的收集,但是有做过碎片的整理吗?有多少人做完笔记之后就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了,笔记只在当下是存在的。在做思考的整理时,平面量化的归纳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立体、质的飞跃。在这部书中作者提到了“递进笔记本”,递进笔记本是在原来的笔记本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笔记本。写在递进笔记本上的东西,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应该是历经很长一段时间都让自己兴趣浓厚的事情。
让思考更为活跃
遗忘一定是坏事吗?不是的,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认知误区。遗忘是基于我们的价值观发生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筛出更有价值的思考。人类的头脑可以做知识的储存,发挥着仓库的作用,但不能仅限于此,因为伴随着电脑的出现,它可以帮助我们存储,但电脑没有的是创造力,我们人类可以做到这一点,头脑必须能够思考出新的事物。仓库的作用是确保我们的东西不丢失,电脑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则可以选择遗忘,把妨碍工作的东西忘却,让我们头脑仓库高速运作。
在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一直会思考如何避免遗忘,将遗忘视为眼中钉。那如何进行遗忘呢?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比如自然遗忘法则—睡眠;换一件事情去做忘记现在做的事情;让身体动起来可以促进遗忘,在散步的过程中,归纳自己的想法,让思维更为活跃从而引导新的发现。
结束语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 —兰姆
我们要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思考力和创造力是我们独有的特性,毋庸置疑电脑是无法洞察到这一点的。学会思考的整理,在随时随地地思考锻炼中使思考实现质的提升,让大脑成为拥有创造力的工厂,让自己拥有见地、有创意的想法,懂得如何思考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