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教师事件》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 于晓桓
案例:
针对网络高手开“贴吧”,吸引了大量的在校生网上交流,竟然在网上公然辱骂老师一事。教师因势利导,利用网络的平等、开放和互动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聊天之中,主动与网络上不知名的学生沟通,不仅成功地化解师生矛盾,而且引导学生明辨事非、增强网络道德自律。
摘录:
于老师陷入沉思:
这不正体现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吗?管理学生在校的行为也许并不困难,可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约束他们在校的言语并不困难,可如何触动他们的心灵?现在高年级的学生,接受新鲜思想,新鲜事物的速度快,自我意识强烈膨胀,可又欠缺分析事物、判断是非的能力。当他们出现问题时,对老师的教育往往不以为然,甚至报以敌对的态度。如何把明确的行为准则内化为学生的言行动因?如何点亮他们心中那盏明灯,引导他们拥有一份文明、理智的情感?如何唤会在网络中沉迷的学生?
专业引领:
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对话是平等的、真诚的,是开放的、互动的,既想影响对方,也想接受对方的影响;是思想与思想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体会: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于老师放低姿态,平等地对待学生。找准契机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精神力量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