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听书听到的,被吸引是因为它的副标题: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这个标题太现实太扎心,还让你觉得贫穷和忙碌是一个很容易掉进去的陷进,隐约着好像还有出坑方法
听完发现,有一个恶性循环
起点不是物质的稀缺而是心态的稀缺
因为同一天的时间,有人游刃有余,有人马不停蹄;就像同一件事情,有人觉得是好事,有人觉得是坏事…
最关键的是当你陷入贫穷心态,当你觉得金钱稀缺时,你的头脑会极度集中关注在金钱上,尤其是你特别关注眼前任何一个用钱的事情,买袋大米都要货比三家,买个青菜都要市场转一圈先,同样的事情你比没那么抠的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后当你去做下一件事情精力就差,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导致效率差,然后不停的救火,就和抛球的杂耍演员一样 一个球没接住就崩盘了……然后你更累,同样的时间精力少,产出少,收入少,钱更少,然后不断的在没钱这件事上打地鼠,时间久了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贫穷循环,就像滚动笼子里的小仓鼠,不知疲倦的跑动着…
更关键的是,即使一次性给一笔款项,例如给拾荒者买一个拾荒车的钱,很快他们依然回到贫穷的状态……
看到这里就会觉得稀缺心态非常不好…
但是实际去看书发现并不是如此
当我们拖延至截止日,我们会专注在这一件事情上,1天解决掉脱了1周的事情;小时候放学前两天不分昼夜补暑假作业,到饭点的半小时解决2个小时没敲定的问题……
稀缺心态让我们有一个关注红利,当你觉得时间极度不够又必须完成时,你的所有关注力都在这一件事情上,其他事情都抛之脑后,然后完成平时没法完成的事情…
或许你会说压力,是的,压力也是一部分原因,它和稀缺有相关性,但是压力不是根本原因,因为有时压力是动力,有时会是阻力,压力没有即时性
所以稀缺也提供了一个高度关注的时刻,这一刻是好的,但是所谓稀缺心态是持续的一个认知,当你持续高度关注,就会特别耗能,就像一辆汽车一直猛踩油门,车子会吃不消…
生活不止一个方面,当你只关注在这一件事情上上,其他事情你都不关注,会有许多问题,
1你会短视,只看眼前的这一分钱用的性价比怎么样,高估此刻的重要性,时间稀缺的人,对于今天的截止日期的关注度远高于一周的截止日期,即使今天只是交作业,一周是论文的截止日;
2其次没有计划,因为计划是一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正如低收入人群更需要保险,但是很难说服他们去买,即使有政府补贴;当你忙碌你不会去运动一样的道理
3你的思考力和关注力会差,因为当你脑子里只关注钱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钱不够,就像一个背景音一直存在,就像你的手机同时开着好几个app在后台登录,当你在当前app上操作时,运行速度就会慢许多,从而你一着急,容易犯错,并且容易凑合…
一个好消息是,不止你一个人会出现这个情况,陷入贫穷和忙碌,即使是哈弗大学教授也会陷入忙碌,很多人都会
更好的一个消息是,他们找到了解决办法,停止恶性循环的办法
1余闲
给自己余闲的心态,你的时间不稀缺,你时间很多,慢慢来,比较快…
生命在于质量不在于速度,人生是一场长跑不是一场百米跑。不是特意制造余闲,一天本来安排10件事情,然后安排9件事情,而是一天只有3件事情需要完成
余闲是抵抗风险的,当你去机场,提前去得时间就是一种余闲;投资第一笔留得6个月生活金就是一种余闲…
还有一个中国式成功余闲就是医疗单位的庞大行政后勤,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这些人作为一线辅助人员,特殊事情让整个医疗系统可以飞速有序运转
2借助手段或工具把视线外的东西纳入视线内
例如贫穷稀缺,每个月工资自动化转10%到储蓄账户;信用卡自动还款设置;每天早起闹钟提醒等,借助标准化流程来工作,例如小汽车不绑安全带就报警提示…
纳入计划,让自己跟着计划走,例如自己无法坚持写作,组建日更圈,让大家的陪伴,让这种容易被忽视的行为纳入到视线内频繁被看见…
最容易用的一个工具就是日服盘,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哪些可以改善,哪些做的不错,然后努力保持好的,一点点在不好的中增加一点点好的动作
正如日更,我知道一次成文,没有反复修改的好,但是一次次去完成,一次次去思考,比不思考好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