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之四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之四

作者: 婉若嫣然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17:31 被阅读0次

    【释放学习的真自由】

    在学习方法与价值观念也如潮流般迅速改变的今天,只有心情稳定的家长才能帮助孩子成就知识的内涵,领悟如何透过学习纪律丰富自己的快乐。不要忙着为孩子找寻“轻松易就”的学习快捷方式,不要只忙着颠覆过去的经验。先解开自己对要求、模仿与因循的迷思,了解这些过程中有益于学习的部分,只要不是受“无理要求”“不了解的模仿”“苟且的因循”所捆绑,孩子就不会成为呆板的学习者。

    1、有关创意

    BUBU老师:我所看到的很有创意的孩子似乎都有一种特质,他们视许多规范为自然,因为心中感到真自由,所以并不觉得学习的要求是难以忍受的捆绑,这些孩子往往能创造出让人惊喜的作品,可以求反、一定要颠覆标准的想法实际上却阻碍了学习,形成另一种刻板,影响个人观察与判断眼前事物的能力。

    洪兰老师:反对别人的看法不是创意,提出更好的看法才是创意。所有的大师都是先下苦功,一点一滴如学徒般开始学习、累积经验,再熟能生巧,从旧有之中变化出新的创作。即使再好的点子,也是要做出来才算数,而执行的过程,没有纪律和毅力是不能成功的。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事情,能在同一件事情上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层面,都叫“创意”。几米说的好“一颗苹果被虫咬了一口,人会说:真可惜,好苹果变成烂苹果了;一颗苹果被人咬了,虫会说:它还是一颗好苹果。

    2、关于兴趣的“标准

    在确定“没有兴趣”之前,先帮助孩子“学会”

    BUBU老师:我们其实不能从孩子无法做好一件事,直接就判断她一定没有兴趣,因为很可能她只是没有受到正确的教导,在确定“不爱”之前,要先改变方式帮助他们“学会”。但是,如果能做得很好,却仍然不喜欢那件事情的孩子,我们就应该允许并帮助他们去寻找另一份真正的兴趣。

    洪兰老师:很多父母误以为兴趣最重要,“有兴趣就能学好”,而接受孩子以“我没有兴趣”当成不好好学习的借口。其实,兴趣只是敲门砖,是个推手,光有兴趣,不肯下苦功夫,同样是一事无成。而责任必须超越兴趣,凡是该做的事,不论有无兴趣都得做,因为它是责任。

    梁实秋:读书上课就是纪律。克制自己的欲望这一套功夫,要从小就开始锻炼,读书求学,自有一条正路可循,由不得自己任性。

    3、关于“兴趣和天分”

    BUB老师:有很多艺术家并不是从小就立定方向,一路训练而成的。也有很多小天才长大后不是才华不够,而是因为比正常人狭隘的警员而提前凋零。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天才的父母,即使是,也不该忘记完整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目标,也才可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洪兰老师:真正的天分是父母扼杀不掉的,但放弃基本知识的学习,会使孩子的的兴趣无法更上一层楼去发挥。才艺到最后一定需要品德的内涵加持,才能发光发亮,我们要培养的是大师而不是工匠,孩子需要广泛阅读、涉猎,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

    4、关于阅读

    孩子的阅读也要做好时间管理

    BUBU老师:当阅读活动与生活作息冲突,或孩子另有责任该完成但不肯离开书本,父母要理直气平的给予诚恳的提醒,让孩子理解,不能把喜欢阅读当成任意行事的通行证,我们都要学习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儿,孩子才不会觉得不能随心所欲是一种遗憾。

    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爱上阅读,我们却很少讨论“阅读教育”也是需要身教的。阅读是最不受体力限制而能深化关系的活动,透过阅读,亲子的的确可以当永远的好朋友。父母不应该之热情于在孩子童年时当一个阅读的陪伴者,而应努力于书中,一路走出日渐深刻的亲子情感。

    洪兰老师:阅读是好事,但责任和=纪律优先,不可以因为做好事就不守规矩。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不是喜欢的、好的事情都可以无止境的做,要顾虑到别人的感受,也要看自己有没有尽到本分。孩子若是真心喜欢阅读,不会因为被中断了而不读,她反而会更快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迫不及待回来再读完。

    阅读的成效不能用读了几本来计算,它就像一个人的心智,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阅读也不是要记得每一本书巨细靡遗的内容,而是看完后,他能增加你对某件事的了解,或使你反思过去的行为是否恰当。你必须消化它的内容,使新知识与你的旧知连接起来,这份知识才是你的。

    5、关于背诵

    BUBU老师:父母不要对一件事情采用极端、单一的看法,我观察孩子们并不讨厌背诵,但如果经常听大人说“背书有什么用?”他们的确会因此对所有需要记忆的功夫豆产生反感。如果为了拥有携带于心的方便性和对于文本的所有权,那么“背诵”即使经过一些辛苦,也很有意义。

    洪兰老师:基础的知识要记在脑海里,因为这样提取最快,既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衍生出新的知识,也能用来验证网络上各种新知的真伪。背诵不等于死记,两者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理解,先了解这项知识的基本脉络与架构,逻辑和条理一分明,意义就出现了,也就容易记忆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np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