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大戛(大开门至戛洒)高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或许是中国速度在行行业业凸显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和物流体系的关键性逐渐显露。
整个云南省,旅游业和种植业历来是重头戏,而在玉溪,虽然红塔集团声名海外,虽然玉溪数控在省内也有点名气,但是,农业始终是我们的支柱行业。
在我印象中,从念小学时起,玉溪的下辖县份,种植的经济作物从烤烟到现在的蔬菜,比如通海县,它们应该是最早转型的一个县,早在2000年以前,便开始种植鲜花,后来又转而种植蔬菜,进而带动我们峨山县的发展。再说新平县,光冰糖橙、甘蔗、芭蕉等水果种植,每年都要为政府贡献不少的GDP,加之当地旅游的兴起,两个行业支起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戛洒周边,除了以公司形式规模种植的存在,还有各种亩级不等的种植园,更又不计其数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户。
此类种植户,数量多,分布广,如果味道和卖相不错,还是三年以上的果,那许多都与外地老板签订收购合同,销量相对更有保障,但是由于追随种植者较多,农户管理水平有限,尤其是年份较短的冰糖橙也多,冰糖橙在戛洒当地的价格相比去年略低。
在云南,许多浙江老板的足迹比我们云南本地人还广阔,弥勒的葡萄,昭通的苹果,宾川的葡萄,我们峨山的蔬菜,戛洒的冰糖橙,诸多农产品背后,都有一大群看不见的外地老板和本地商人,他们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带动农产品的销售。
而农产品的流通领域,交通网络属于关键环节。
无论是公路、铁路、高铁和机场,在修建时,相关的政府无一不绞尽脑汁,争取在各自的区域设置一个出口或者一个站点。但是,即使在我们自以为交通方便的今天,农产品要想高效地在全国流通,我们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大,而且大得多,更不用说农产品的全球流通。
道路情况、冷链保鲜问题、防腐剂问题、物流公司/车辆的分配调度、成本问题、品牌认可度等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都会阻碍流通的高效性。
现阶段,所有的农产品,从果园到家庭,流通环节繁多,导致诸多平台和公司尝试原产地直销,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减少中间环节意味着节省流通成本,进而意味着降低销售价格。
但是,这个看似合理的逻辑,有一个现实的错误,那就是平台或者公司在原产地的采购价不一定比当地的农贸市场便宜,即使销量大的平台和公司,他们的进价也不一定比那些熟知当地批发市场、熟知当地货源的人便宜,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此类平台和公司自己在货源地的采购价,有时候会高于他们在货源地从当地批发商购买的价格,在成本决定一切的今天,要是你,你会怎么选?
依我愚见,农产品直销模式听着可行,但问题重重,实际操作起来,不一定能达到降低生鲜瓜果价格的目的,当然,如果平台或公司有能力自己承包土地种植生鲜蔬菜,再搭建自己的物流体系,那就另当别论,不过,如此浩大的工程,没有财力的支撑,那只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另,直销还有一个巨大的考验,那就是保鲜问题。现在的冷链运输成本高,不太成熟,所以城市周边的农场配送还比较靠谱,做一个小而美的农场直供相对要好得多。
对于那些只是进货的平台或公司,找个靠谱的农业经纪人或许比较靠谱。在房产经纪人随处可见的今天,农业经纪人的知名度似乎没有那么大,但是,农产品的发展,想跳开种种流通环节,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难度还是太大。
目前,在农业领域,比较流行的是“公司+基地”的模式,除了那些利用土地骗钱的公司,或许“公司+农业经纪人”或许是不错的模式。当然,如果财大气粗,那什么都不是问题,在农业这个烧钱的领域,只有烧得更多,没有烧得最多,毕竟,烧烧更健康。
我们的戛洒冰糖橙卖完了,现在想停下来思考一下,写得有点乱,因为我自己也理不清,所以我就乱着写,大家笑着看就行了。
公众号:粒志
微信号:BWbuyw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