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NR
本文面向读者:
对SpringBoot编程,或IntelliJ IDEA使用还不那么熟悉的开发爱好者.
希望本文能给你来一个良好的开发体验.
本文旨在,使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构建出读者最想要的视觉体验效果.
笔者认为, 理论知识还是需要结合不断的实践操作,才能加倍的被读者吸收.
开发环境: IDEA 2019.1 @ MAC
实践操作时长: 10分钟以内
0x01 创建项目
SpringBoot
已经成为主流的Java后端(API)开发标准.
如果想学习Java后端开发, 那么本文就是为您量身打造.
话不多说, 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首先,我们通过 IDEA 这个软件工具创建一个新的工程:
-
创建工程
创建工程 - 选择工程类型:
Spring Initializr
Spring Initializr - 设置工程属性
简单的理解就是:Group
+Artifact
=Package
其中:Group
一般都使用小写加句点的形式
Artifact
一般采用小写单词加-
中划线的形式
-
类型选择
选择WebStarter
本文的目的是编写第一个SpringBoot项目, 它能对外提供一个接口服务. 所以, 这里, 我们选择Web
->Spring Web Starter
即可.
-
项目保存位置
最后一步, 选择项目保存目录.
项目保存位置
0x01 启动默认项目
经过上面的操作, 我们已经完成了SpringBoot的模板项目的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 刚进入项目代码界面时, IDE的右下角会弹出一个选项框. 这里我们选择 Enable Auto-Import
(虽然本文不涉及依赖修改)
选择自动导入关于
Maven
我们都知道Java有很多依赖库(jar包), 为了解决这些依赖库的引入, 就产生了maven
项目.这些依赖的定义, 是写在项目下面的pom.xml
文件里. 当我们增加或修改依赖时, 会直接去修改这个pom.xml
文件. 然后, 再借由这里的Enable Auto-Import
设置 , IDE就会自动帮我们更新包依赖啦.
- IDE全貌
很好, 能到达这个画面, 并且IDE没有报错, 说明已经成功了一半.
左侧的文件列表,就是我们项目里的所有文件了.
我们打开AppApplication
, 就看到如图所示的代码了.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一共就几行代码而已.
恩越少理解起来越方便 , 至少记忆负担少了, 哈哈 :)
- 启动项目
接下来, 我们就要开启第一次程序启动了.
准备好了么? 点开IDE顶部右侧的向右箭头
按钮.
启动
这时, Console
控制台, 会打印出项目启动日志:
这些日志给我们的信息包含:
- 内置了一个web容器
tomcat 9.0.22
- 服务对外端口号:
8080
看到这里,没有异常, 那么就说明这个项目已经可以接收请求了.
启动日志- 测试接口
是的, 就让我们无情的戳就一下链接:http://localhost:8080/
404
咦! 好像哪里不对, 这个一坨文字,好像是个出错页吧.
恩, 聪明的你, 一定看到了 404
这个字眼.
其实这个页面正是SpringBoot
自带的出错页.
当我们请求一个不存在的路由的时候, 就会显示这个.
- 编写代码
好吧, 看来不写代码, 是不可能的了.
那么就让我们热身一下, 准备开始编写我们的第一个接口代码
package com.my.awesome.app;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App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AppApplication.class, args);
}
@RequestMapping("/")
public String index(){
return "你好,SpringBoot";
}
}
这里呢, 我们作了两处增加:
-
在类的顶部增加了
@RestController
这个Annotation
表示, 本类是SpringBoot
的一个控制器类, 可以用于响应接口请求的处理. -
增加了一个方法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而已.
不同的地方, 就是在此方法的上面 多了一个@RequestMapping("/")
, 这个annotation
相当于定制了一个路由/
. -
再次启动并测试
经过我们辛苦的开发, 第一个接口终于要问世了.
重启成功后, 再次访问:http://localhost:8080/
哦耶, 真的有结果了嘿!!!
结果0x03 后记
本文以最少的代码,实现一个最基础的API接口功能.
这里省略掉了很理论知识说明 .
不过呢, 我觉得, 通过对本篇学习, 能让用户快速体会到成功开发一个接口的喜悦, 才是重要的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