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elaine职场会客厅
友善、正直、品德高尚、乐善好施、似乎是“好人“的传统标配。
每一个人都愿意和亲切友善的人相处,如果你为人nice或者sweet , 很容易赢得他人的友谊和合作。正义在人际社交中也很受欢迎。与正义感强的人相处,有一个很大好处,就是不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欺骗,在危险关头,甚至会得到非常重要的安全保护。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诉求。
但大公无私、品德高尚真的就是好人吗?好人就一定会做好事情吗?做了好事就一定有好结果吗?
《吕氏春秋察微》有言: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与诸侯,来而让 ,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也。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另一则也很相似: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这一段话是说,鲁国当年有一条法律规定,鲁国人如果不幸在外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肯出钱把他们赎买回来,可以到政府这里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对本国人沦为外国奴隶的救赎行动,起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孔子门下有一个最有钱的弟子名叫子贡,赎了一些奴隶回国,但是却谦让不肯收受政府的奖金。孔子就批评他说,你的行为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大大要不得。因为你不要国家的补偿,成为了一个道德榜样(标杆)。今后别人如果再救赎奴隶回国,也不好意思再领取国家补偿金。因为如果他们再拿补偿金,就会显得他们道德觉悟没有那么高。这样,愿意做好事的人就越来越少,赎回奴隶的积极性也就没有了,法律的作用也削弱了。
同样,子路走在路上,看到一个溺水者,见义勇为下水救人,他的家人用一头牛来感谢子路,子路坦然接受。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评价说这样的话,鲁国会有更多的人见义勇为(去救人)。
孔子的观点很明确:好人会本着初心(不求利)做好事,但要使人们持续地做好事,就不能鼓励人们无偿地做好事。这才是对社会而言更为长久的助人策略。
再想一想,正面意义是什么呢?可操作手法是什么?
不但自己做好事,同时要避免抹杀他人做好事的兴趣,另外还要想办法激发(不是绑架)别人做好事的热情,(微信捐步数就是很好的一个活动。)
有时候,盲目的同情心或行善会扰乱生态、扰乱市场。要了解自己的帮助可能会对某些系统造成影响,谨慎地施以援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