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期末备考复习

期末备考复习

作者: 田源ty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18:09 被阅读102次

    第十四课 期末备考复习


    到期末啦,抓紧复习。
    少说废话,多做考题。

    文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 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6)《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7)《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8)《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

    (9)《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11)《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课文含义是: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12)《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作者林海音,台湾苗栗人,现当代作家,她创作的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诸多奖项。

    (13)《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4)《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所写。毛泽东,字润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15)《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16)《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17)《猫》的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18)《鸟》的作者梁实秋,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19)《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国别)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获得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对其作品予以高度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1)《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 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2)《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等。

    (23)《女娲造人》袁珂—《神话故事新编》: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4)《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语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手法。作为古人智慧和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在现实的,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伊索寓言》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像《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语文趣味题 你能在下面句后括号内用某种动物来比喻此种类型的人吗?选择四个作答。 例如:1、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2、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3、代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替罪羊)4、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铁公鸡)5、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孺子牛)6、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井底蛙)7、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哈巴狗)8、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白眼狼)9、 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地头蛇)

    (25)《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一书,是由列御寇所著,战国时期道家人,“杞人忧天”现指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文言文阅读

    《狼》

    一、 基础类
    1.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2、古今异义: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3、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4、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
    骨头扔给狼”。
    5、虚词:
    (1)而:连词,表转折,但,可是。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狼(2)场主积薪其中:代指麦场(3)屠乃奔倚其下 :代指积薪 (4)一狼洞其中:代指积薪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夫。 (6)屠自后断其股:代狼
    (3)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于:介词,在。例:其一犬坐于前。
    之:(1)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起凑足音节。久之。(2)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代狼) (3)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二、内容类
    1、《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结尾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两只狡诈的狼想要吃掉屠夫,但最终双双被屠夫毙命的故事,讽喻像狼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并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抱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文学常识:
    1、 本文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中的第二则。作者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共491篇,这本书的名字连起来可以是“在我的叫‘聊斋’的书房里记述奇特怪异的故事”。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四、写作特点
    (1)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在文章中,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交待得都很清楚。随着情节的展开,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户性格的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语言简洁生动。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对狼的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3)借助于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形象。例如“顾”“奔倚”“驰”“持”等动词,恰切地展示屠户认识提高的过程以及准备抗争的动作,“暴”“劈”“毙”等动词表现了屠夫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五、用原文回答。
    1、表现屠夫害怕,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的词语是:屠惧,投以骨;复投之。
    2、恰当表现狼贪得无厌(贪婪)的语句是:(1)缀行甚远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狼 “眈眈相向”不敢前的原因的句子是: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表明屠户不失时机奋起反击的词语是:“暴起”“劈”“毙”
    5、文中作者议论性的语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并指出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
    答:第一自然段:开端:遇狼 第二、三自然段是:发展:惧狼;御狼。第四自然段是:高潮和结局:杀狼
    7、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前 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8、探讨描写手法
    答: ⑴文中运用到的描写手法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神态描写。
    ②文中对屠户的动作进行描写的动词有——投,复投,顾,奔,依,弛,持,起,劈,毙,断
    ③文中对屠户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有哪些?——屠惧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④文中对狼进行神态描写的句子有哪些?—眈眈相向 目似瞑,意暇甚。

    现代文答题技巧(参考资料)

    一 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括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语句的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承上文,总起下文),过渡作用;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文末:总结全文,点题或点明中心,引人深思,深化主题,升华主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三)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清新优美、简洁凝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思、精辟深刻、音韵和谐、寓意深刻、说理透彻、有说服力、引发阅读兴趣、富有感染力。
    风格:柔婉、豪放、灵秀、庄严、绮丽、朴实、繁复、凝练生动

    三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十特性(即修辞+修辞作用)
    用XX比喻XX(或XX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态(或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把XX拟人化(或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态(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逼真。)
    3.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答题格式:……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使句式更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事物)……特点。
    4.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5.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6.对比:将……与……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要更强烈。
    8.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9.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五、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1. 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六、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手法: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象征(托物言志)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中心。
    5.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是我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七、描写手法的作用:
    1.○1外貌(肖像)描写: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3动作(细节)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4心理(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2.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运用……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八、记叙线索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6以“地点”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九、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未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期末备考复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ro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