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乾隆82岁的时候,找人写了一本自传,名曰《御制十全记》,这本书记叙了乾隆一生最自豪的十件事,故而他又被称为“十全老人”。
在这十件事中,1762至1769年发生的清缅战争,是最名不副实的“功绩”。
清缅之战,双方直接交手时间长达7年,冷战19年,总共持续了26年。
前前后后乾隆皇帝曾组织过四次远征缅甸的战役,但都被缅甸击退,虽然最后是缅甸一方主动表示投降称臣,但其结果对于乾隆而言“虽胜尤败”。
毕竟,这次清缅之战中,清军损失上万人,耗银900多万两。
其中因这场战争而死的人中,还包括湖广总督刘藻、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明瑞、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乾隆小舅子傅恒这些影响力不凡的大人物。
【乾隆画像】
1、清缅战争起因
缅甸在明朝的时候,是明朝的附属国。
南明灭亡时,永历帝朱由榔在李定国的誓死保护下,逃亡到了缅甸。
当时缅甸王莽达本打算收留永历帝(李定国手中,还有上万南明残军,莽达的收留也带着畏惧之意),与追击永历帝的吴三桂硬碰硬,结果莽达的弟弟莽白却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的出现。
于是,莽白发动政变,夺取了王权,还将永历帝及眷属25人送给了吴三桂。
【《缅甸史》:缅甸国王名平达格力,其弟继位为王者名莽白。】
《啸亭杂录》:康熙元年,缅酋自相篡弑,杀明宗室及黔国公沐天波等数百人。将军等索明主,缅人不与,师至阿瓦,缅人惧,遂献明主。
莽白虽然将南明王室交给了吴三桂,但他显然不喜欢这种被别人用武力逼迫,做选择的事情,吴三桂走后,莽白也不再和清王朝联系了,双方各玩各的。
【清王朝和缅甸地理位置】
清王朝对于缅甸这个和云南交界的国家,态度非常佛系:不管你们内部有多少势力,愿意朝贡称臣的便是自己人。
这种任凭对方选择的管理模式,使得缅甸内部对清王朝的态度也呈现出中立派、结盟派和警惕派。
清朝前夕的缅甸,严格来讲并未统一,这块并不大的领土内,分为几股势力,其中主要的有葡萄牙英国和荷兰为首的殖民者、依靠清王朝的掸邦各首领、缅甸本土官方势力东吁王朝和阿拉干王朝这类封建王朝。
1752年,缅族领袖雍籍牙趁着孟族首领起义,推翻东吁王朝后两败俱伤的时机,击败了孟族大军,建立了贡榜王朝,才几乎完成了统一缅甸的任务。
雍籍牙的次子孟驳继位后,这位战争狂人,比他的父亲还更加好战。
孟驳为了扩大领地,对多国作战,他攻克了暹罗王都,又侵入掸邦、老挝和印度的曼尼普尔王国。
如果孟驳仅仅是忙着埋头发展,乾隆帝还真不会重视这个被他们看作【缅夷】,【其时缅地不过数千里】的国家。
孟驳真正激怒乾隆的一点,是他派人去找那些归顺了清朝的土司,并且告诉他们:你们给清朝多少贡赋,也给我一份。
《啸亭杂录》:莽纪(孟驳的兄长,贡榜王朝第二位君主,兼并土司的事情,从雍籍牙到孟驳时期,才算真正完成)觉既兼并诸土司,东之景线、整卖、孟艮、整欠,皆以力战,迫胁附从。复言普洱之十三版纳原隶缅甸,遣播定<思乍>寄缅文于车里宣慰司,索其贡献。
【乾隆画像】
这笔贡赋,数额未必有多大,但它却代表着国家的“体面”。
清王朝自认为是“天朝”,四海之内皆是它的藩国,所以,清王朝与他国的外交,要讲究等级尊卑关系,而维持这种外交等级制度的关键就是“朝贡外交”。
对于清王朝而言,孟驳此举,无异于挖墙脚一样可恶。
乾隆认为,孟驳这种行为,已经是在挑战清朝的权威,故而乾隆的回应很干脆:开战吧。
2、清缅战争的导火索
1762年起,这场由缅甸主动挑起争端的清缅战争,就在乾隆的强势态度下,拉开了序幕。
事情的导火索是缅甸桂家部落土司宫里雁,不满贡榜王朝的统治,双方打了九年后,宫里雁不敌,便向云南总督吴达善提出依附清朝,做清朝藩臣的请求。
吴达善知道宫里雁家中,有南明永历皇帝赏赐的珍宝七宝鞍,便提出只要他把宝贝献出来,就允许他归附的请求。
宫里雁哪里肯交出这件宝贝,便以祖传之物,不能轻易送人为由,给拒绝了。
吴达善很生气此人竟敢拒绝自己,便否决了他的请求,无奈之下,宫里雁只好去投靠孟连土司刀派春。
《啸亭杂录》:宫里雁乞内附,寄住孟连地方。
【孟连】
刀派春眼见宫里雁失势,便将其手下打散,分别安排在【猛尹各圈寨】,并且还要求宫里雁,按照人头数,每户交三两收留钱。
宫里雁如此高傲的人,哪儿肯受辱,于是,他便带领【妾婢六人赴石牛厂】,企图约上对贡榜王朝不满的土司,试图东山再起。
刀派春见宫里雁出走,家中还有美貌的女儿和夫人攮占,刀派春便利用武力,将【宫里雁之妻攮占及男妇一千余人】带到了自己的领地上,并要求攮占和宫里雁的两个女儿一起嫁给自己,否则便杀掉桂家族人。
无奈之下,为了稳住刀派春,攮占只好假装同意。
刀派春见攮占同意,他觉得宫里雁的家人已经没有价值,便将宫里雁带来的【牛马童女】献给了吴达善,希望能够讨好上司。
攮占知道这件事后,很愤怒,她在族中找了几十名,【于闰五月丁丑夜,纠众焚杀孟连城,刀派春家属三十余人俱被害,逃免者仅应袭刀派先及刀派春妾二人】。
刀派春被攮占杀死后,云南总督吴达善、刀派春的弟弟刀派英怒不可遏,他们一边派人追杀攮占,一边派人送信给身处石牛厂、尚不知道家中巨变的宫里雁,让其待在石牛厂,有要事相商。
以为依附之事有转圜余地的宫里雁不知有诈,他带着六个小妾,安心住了下来。
【七月,永昌守杨重谷檄耿马土司罕国楷带练诱擒宫里雁并其妾婢六人,及另行拿获之余党阿占、阿九二人,囚解赴省。】
【石牛厂到孟连】
关于如何处置宫里雁的问题上,清朝内部有两种观点。
布政使姚永泰认为:“孟连之变,雁不与知,况其夫妻不睦,雁是以避居两地。今若留雁,可以为缅酋之忌惮,不可代敌戮仇也。”
按察使张坦麟意见和姚永泰不同:“宫里雁虽坚供不知情,但势穷来归,先令妻属诡计归服,以致其劫掠,罪有攸归。且连年与缅酋掳杀,既经拿获,断不可仍留夷地之害,应正法。”
1比1平,事情的决定权落在了云南总督吴达善头上,先前他因为珍宝七宝鞍的事情,已经和宫里雁闹僵,加上刀派春欺辱宫里雁妻女的时候,吴达善也是拿了钱财美女的。
此时,吴达善的立场,毫无疑问偏向于处死宫里雁。
【十月丁未,杀宫里雁,以其妾婢分给功臣。】
宫里雁死后,抗缅同盟木邦莽底亦战死,贡榜王朝立莽底弟弟罕黑当木邦土司,至此,云南境外亲近清朝的土司都几乎归顺了缅甸,【由是缅人益无忌】。
【贡榜王朝】
3、清缅战争中的朝贡外交
前文说过,清朝对于缅甸这边的土司管理方式非常佛系,所以,哪怕缅甸打败了宫里雁和木邦莽底后,清王朝依旧认为,这是蛮夷的家务事,你们随便打,之后给我朝贡称臣就完事了。
《永昌府文征·卷25》:“置三司于不问,任缅处置,犹得曰,缅已世世臣服,恭顺无二,养拱诸地虽属缅仍属于我然。”
换言之,清王朝所需要的只是藩国臣服的态度,他并不在乎究竟是由谁统治藩国。
朝贡体系中,清王朝处于“中央”的地位,而邻邦的藩国们,则需要定期朝贡,换得清朝的认可,从而通过“册封”的方式来表明朝贡者统治的合法性。
这种体制有点类似于分封制度下,周天子对于诸侯们的态度,只是清朝朝贡体系中的藩王们只是名义上归清朝皇帝管制,双方没有官职中的上下级关系。
【朝贡外交】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普遍都很在乎朝贡外交中,对方的态度问题,因为“朝贡”代表着藩国对“天朝上国”的尊敬,这是事关国家体面的大事情。
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当初带着礼物来访问乾隆的时候,就是因为不肯行下跪礼,乾隆当场就闹情绪了:本宝宝并不想理你们!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第七章:自马戛尔尼事件以后,清王朝比过去更热衷于坚持合乎体统的朝贡仪式,特别坚持叩头的礼节。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朝贡外交中藩国和宗主国之间的“附庸关系”,非常看重。
了解了朝贡外交对于乾隆皇帝的意义后,回过头来,就能理解清缅战争中,乾隆为何会连续四次下令远征缅甸了:
一、贡榜王朝主动进攻云南,侵犯了清王朝的主权,对乾隆而言藩国都敢进攻宗主国了,这是非常耻辱的一件事情;
二、贡榜王朝不光自己不给清王朝交税,还反过来要求清王朝的附属国给自己交税,在乾隆皇帝看来,此举除了掠夺了本该属于清王朝的资源外,还会影响清王朝在藩国中的声望,给人留下自己软弱可欺的印象。
【象兵】
综上,乾隆皇帝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上的代价,甚至于三次清缅战争失利、缅王数次请求议和的情况下,乾隆也要第四次令人远征贡榜王朝的原因,还包括——立威的目的在内。
对于清朝来说,要想让邻国遵从“朝贡体系”,这不是靠口号就能办到的事情,乾隆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认为这种事情一靠花钱赚好感(给予朝贡者比朝贡物价值几倍的赏赐),二靠武力威慑。
利益是驱使它国和清朝结盟的动力,而适当的武力可以防止别人看到利益的时候,不至于动小心思。
乾隆不满前三次清缅战争的失败,他要通过击败这个敌人,借此证明清王朝的强大。
但这种证明的代价,双方都不怎么吃得消:
《清史稿·列传三百十五》:帝念明瑞军入关者尚逾万,所丧亡不过十之一二,然将帅亲臣皆捐躯异域。
《清史稿》:然懵驳(贡榜王朝的皇帝)闻新街之败,大惧,而攻围日久,死伤者多。
这么惨烈的战斗,拖垮了贡榜王朝的战争潜力,也让清王朝在立威的同时损失了一批很有才华的将领,双方将领在认真思考之后,终于同意议和。
清军领袖傅恒很敬业,他发檄文跟缅方军官说:汝国欲贷(谅解)天讨,必缮表入贡,还所拘絷官兵,永不犯边境。如撤兵背约,明年复当深入,不汝贷也。
(你们国家要想得到谅解,不再被我们天朝讨伐,那就必须写贡表称臣上贡,还要释放关押俘虏的官兵,答应永远不侵犯边疆。如果我们撤兵后你们违约,明年我们还要再来讨伐,到时再也不会给你们机会了。)
【傅恒剧照】
清军将领哈国兴很有趣,他还友情提醒缅军:“汝国僻在海裔,不知籓臣典礼,汝入贡当具表文,文首行书‘缅甸王臣某奉表大皇帝陛下’,与安南、高丽各外籓等。”
五营头目得勒温回答说:“谨受教。”
……
后记
乾隆五十二年,距离清缅战争结束18年后,贡榜王朝新皇孟云请耿马土司罕朝瑗上书乾隆:感大皇帝恩德,屡欲投诚进贡,因与暹罗构衅,且移建城池,未暇备办。今缅甸安宁,特差头目遵照古礼进表纳贡。
乾隆很欣慰,你们终于舍得称臣纳贡了!
乾隆五十四年,孟云派人前来祝贺乾隆八十大寿,并请求开放通商权益。
乾隆帝当即下诏,册封孟云为缅甸国王,赐敕书、印信,及御制诗章、珍珠手串,允许中缅通商,并和孟云约定十年进贡一次就行了。
两年后,乾隆将这件事编入了《御制十全记》,史书记载“自是西南无缅患”。
【君权天授】
总结
乾隆对于“朝贡外交”的热衷,体现出了君权天授思想在古代已经根深蒂固,皇帝们认为自己身处于世界的中心,得到了上天的祝福,得以继承这普天下最尊贵的位置。
那么,这种情况下,君主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君王通过“朝贡体系”一方面确立了自己作为宗主国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围绕着藩国,打造了一个集政治同盟、经济贸易市场、儒学文化圈为一体的“朋友圈”。
这个圈子,可以从表面上让君主看起来是天下的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什么叫“朝贡外交”。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清史稿·本纪十二》
【2】《啸亭杂录·卷五》
【3】《清实录·乾隆实录·卷六百七十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