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惯性

思考惯性

作者: 托爸 | 来源:发表于2016-07-02 11:51 被阅读41次

    注意!可能又是一大碗鸡汤。

    前几天罗辑思维推的一篇文章《哪些知识会让你变蠢》,里面有一段:

    网络时代,知识点可以随意抓取,只要在网络上一搜,各种资讯各种知识海量,屏幕一关,你的大脑好像依然如旧——网络是聪明人的工具,却让一些人变得更蠢。

    显然,碎片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并没什么意义。

    有意义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甚至未掌握知识、用以改善自我智能及生活的能力。

    突然意识到除了面对必须处理的问题以外,自己很少对每天接收的信息做深度思考。

    先举一个深度思考的场景--每周写文章,我会留一段固定的时间,在没有干扰的环境下去分析某个主题,一遍遍的琢磨,一层层的分析,最后形成文字。整个过程很爽,就像是运动后洗完澡出来的感觉。

    但是对比每天获取的信息量,一周一次的频率太低。信息经过大脑,留下的少,流走的多。这也是为什么:
    看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了很多知识,依然没有自己的方法论。

    进一步引伸到产品经理的业务能力上,亨利·福特有句经典名言: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不同人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区别产品设计段位的核心指标。真正好的产品经理能够将用户需求挖的更深,直指需求本质。

    这周,boss讲了一个例子:手机续航一直是用户的痛点,常规的方式是加大电池容量,减少系统耗能。但是电池容量和系统性能都会有个瓶颈,优化空间有限。而OPPO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从一个新角度提供了解决方案。如果没有这种核心技术怎么办,看看锤子手机的策略:

    太巧妙的方式。设计该功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把这个痛点扒的干干净净,才能达到大道至简的效果。

    以前认为这种能力需要靠天赋,多实战,多看书。现在认为需要再加上一个深度思考的思维框架和惯性做支撑。

    ​面对同样的信息,本能的用自己的思维框架去分析,想的更多,看的更透彻。这种框架+惯性的优势,需要在碎片化信息中不断做深度思考去养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惯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s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