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论

作者: W无花果W | 来源:发表于2021-04-05 06:14 被阅读0次

    赧王五年(辛亥,公元前三一零年)

    张仪说秦武王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许之。

    一朝天子一朝臣,张仪萌生去意,为了给自己谋一个退路,张仪还是凭借过人的才智,通过了秦武王的这一关,使得自己顺利离开秦国。

    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

    不得不佩服张仪对当时形势估计判断的准确,利用各方矛盾和利益冲突,为自己谋得生存,才智的确高过他人许多,

    张仪相魏一岁,卒。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其馀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

    在这个行业,张仪做到了第一,并且得到了善终,也很是难得,只有生命终止,才能盖棺定论,虽然历史上对张仪存在争论。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对于大丈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估计在当今时代,每个人心中也一定有自己所认为的大丈夫。

    扬子《法言》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馀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扬子法言》,是汉代杨雄编撰。共13篇。张仪、苏秦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仅凭一己之力,三寸不烂之舌而游走于各位高权重的诸侯国君之间,原因是他们具备对整体局势的判断和把握,对于人性深刻的了解,同时具有极度的自信和胆识,然而他们所有能力的应用,目的仿佛不在于黎民百姓,而只在自己的富贵,这就使得历史对他们存在争议,而他们的格局似乎也受到限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盖棺定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xl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