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时候,忙里偷闲翻了一下简书,看见简友写他女儿十七岁生日,突然间我想起我的十七岁生日。
小时候过生日,父母都在家,生日在炎热的夏天,每到那一天母亲会给我煮一个鸡蛋,然后晚上会吃一碗面条,有时候是鸡蛋面(那种面条烫几颗青菜然后卧个鸡蛋),有时候是臊子面(臊子的种类很多,我最喜欢肉酱茄子,只是肉很贵),有时候是普通的小面(一份面条,一点油泼辣子,连个鸡蛋都没有)。但是那个时候会觉得那碗面条很好吃。虽然我平常不爱面食,也甚少吃面,但是过生日总是不同的,因为“长寿面”。
后来父母都离家在外打工,多年不曾回家,每逢暑假我都要坐着汽车辗转多次到外婆家,过生日也是在外婆家过,只是外公的生日比我晚两天,所以基本没有人记得我生日,就连父母也是在给外公打电话之后才会想起两天前是我的生日。大概是在外婆家,有些寄人篱下的感觉,跟表姐表弟有种疏离感,所以我甚少主动提及自己的生日。
只是每到那一天,我总是有些失落的。
十七岁那年,我也是在外婆家过的生日,父母不在,姐姐也不在。表姐表弟,也在外打工不曾回老家,我守着外公外婆,看着满目的良田,默然不语。没有人记得,便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个时候特别羡慕能够在学校过生日的同学们,因为有同学陪着,还能收到礼物。羡慕的眼光总是让人难受,所以不曾提及的生日就会掩藏在心底,慢慢变成哀伤。
那年也疯狂喜欢小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忧郁。也喜欢萧鼎,张小凡的人生历程,爱恨情仇。大概还喜欢唐家三少,冰火魔厨的神奇。
小说成了慰藉我心理的重要物品,我沉迷又充满幻想,但是要说提笔自己写点什么,却又是不敢的。那个年代,文字并不如现在般自由,大概是你不小心写了什么,就会在整个班级传阅。窘迫和尴尬如影随形,就连写日记都得偷偷摸摸。
放暑假前,小柒送了我一本书,她说:苓儿,你生日我也没有办法陪你过,礼物就先送给你,这是你最喜欢的小说,希望这个暑假你有它陪不寂寞。
我在那个瞬间差点泪流,大概心疼我的总是她。于是在我很多文里都有小柒的存在。
生日那天晚上,我抱着书躲在被窝里哭,又闷,又热,又委屈。
后来长大了,也就无所谓生日了,大概是习惯了。其实也不是,在那一天,我多少还是会有些失落和委屈,只是影响没有那么大,不至于躲着哭,也不至于想要什么没有,毕竟都能够自己买。如果想要再好一些,我还可以小资一下,去饭店吃饭,去商场购物,去和闺蜜唱歌,只是不再提及那天是我的生日。
几个要好的同事也会约了一起吃顿饭,再好一些还会有蛋糕和礼物。
不用年年记得,也不用年年都过,少了期待就少了失落。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