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休日,应朋友君之约,去她家串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867e95984cf784dd.jpg)
正聊着天,邵老师打来电话,邀约君去喝茶、做陶艺,君说:“你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去。”
大院儿最后一排车库最西侧,是邵老师由车库改造的上下两间工作室,水泥地面儿,白墙,木色的整木茶台和茶具架儿,点缀其中的干花、摆件和壁画,女主人的禅意一览无余,喜欢这种安静和干净。
一位姑娘对君说:“签个到吧,姐姐,待会儿我们去东边申老师工作室。”
君签好到,带着我参观了邵老师的车库工作室,楼上是书房。各种书籍摆满了二层单间,浓浓的书香味道。
跟随姑娘来到最东侧的车库工作室,只见一位中年男子在做陶艺,边做边说,我们围过去观摩,听他讲解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1f2059ec825dc35c.jpg)
中年男子双肘用力,抵住两膝,沾满泥巴糊的双手,紧扣着泥巴,电动转盘上的泥巴急急地转动着,男子的手并不转动,恰到好处用力,泥巴在他手里变换着形状,一会儿圆柱形,一会儿球形,一会儿又是碗形,一会儿又是笔筒型……那种力道恰到好处,游刃有余。我们惊叹于泥巴在他手里变换的各种形状,每个形状都像一件艺术品。
男子边做边讲,听似简单轻松,我知道不容易。
道理不复杂:手不要随着泥巴转动,只需适当用力,找到泥巴在自己手中的重心,不能把泥巴甩出去,也不能把泥巴压扁。
演示讲解完毕,三个操作台旁可坐三位练习者,君和其他两位姑娘落座学习,我上楼参观一番。
楼上坐有两位中年男人,脸上的胡须、中式穿戴与众不同,听他俩轻声聊天谈话和脸上显现出的内在气质,超然脱俗,应该是两位搞艺术的文人。
没有装修的西墙,用原木搭成陶艺展示架,各种陶艺摆满其中;东墙面一块儿大毡布,上面有几个吸钉,吸附专用纸张,可在上面画画、写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80b0336319b295a4.jpg)
楼下,君和另两位学艺者专注着陶艺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点模样了。
一位老师来在我面前,亲切地说:“手工也可以制作,你坐到这儿,晒着太阳,用手工做吧,我给你切一块泥巴。”老师搬来一把椅子,然后切一块泥巴递给我。
按照老师的指导,我双手握紧泥巴,捏成窝头状,然后挖个洞,再往外扩展,缓慢匀速地转动着手指,使泥巴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玩着玩着,竟投入进去,似是回到了童年时光,自己也变年轻了,心无旁骛,眼中是泥巴,心里有泥巴,感受着泥巴在手指的揉捏下,越来越细腻,器皿越来越像模像样,心中竟升腾起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
老师不时在你身后,温声细语指导,还帮我捏把两下,最后捏出来一个小碗儿、一个大的盛物碗儿,挺像模像样。
旁边一位学员捏出一个盘子、首饰架、杂物篮等,形象惟妙惟肖。
老师要求我们写上名字或作上记号,后期要把我们的“作品”烧制成陶艺。
“你去试试吧,在电动操作转盘上制作,看似简单,太难了。”君让我在电动转盘上试做,既来之则学之,尝试一下。
坐在小凳上,学着老师的样子,双肘顶住膝盖,踩上电动启动器,找到适当的速度,双手紧握泥巴,找准力道,泥巴转动,双手配合勿需转动,有点感觉了,泥巴在手中也像模像样了。不一会儿,手劲儿不稳,把器皿甩成了两半儿。
我不甘心,继续使用剩下的泥巴,用手摩擦着,期待找到那种匀力道恰到好处的感觉,尝试长时间把握住。
老师坐在我旁边,一会儿表扬鼓励,一会儿指出问题:“你的手又开始发慌了,手劲儿又不稳了,把手拿开,再重新握住,找准力度,开始。”
初学就是初学,觉得手劲儿没有变化,实际已经变化了,最后做出一个小杯子,还有点意思,得到老师的表扬。
看似简单的陶艺制作,实则不易,需要用心,需要练习,需要总结,需要熟练。
君已退休,她热爱生活,为人热情,结交了许多会生活的朋友,在小区居住的几个好姐妹,常常在一起喝茶、手工、唱歌、插花、画画、练字、读书,生活丰富多彩。
改造车库,布置成工作室,将爱好和会友兼顾,不影响家人,成为一种时尚。
君带我参观了几个车库工作室,布置各有特色,很有感慨,学到很多。君说,以后只要有时间,你过来我们这儿,可热闹了。人们越来越会生活,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回归心灵的宁静,慢慢走,细细品,有意思,我答应朋友,因为这也是我向往的多彩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57fd01f126d1bc0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