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身边的爱情故事而言,我认为春添表哥(注:不是春天,是他表哥)的故事,可能是最有戏剧性的了。
春添表哥是68年的,他读初一时,父亲已经是关州市的副市长了,主管经济,全家住在政府大院里。表哥非常有个性,长相帅气、孤傲自律,实际上他不是太聪明,但是很专注,从小就会按计划去玩耍和学习,而且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有些高人会巴结着上门指导他学习,所以成绩虽不是非常突出,但总体上也是名列前茅。他初中开始在校排球队训练,他所在排球队屡获全国校际比赛冠军,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进了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在大学里,也没有听说他学得怎么样,但是表哥在大学里,一方面也是用功学习,成绩也是中上游;他更多是积极参加学生活动,他对拳击很感兴趣并参加了训练,请了上海好的拳师,大二的时候参加全国大学生业余拳击比赛,他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意志与斗志,竟然夺得了冠军,当时双眼都肿了、鼻梁也被打断,听说基本上半年多才缓过来。这也让他声名大噪,获得了很多同学的尊重。那时候复旦的学生是比较重西方式的人文精神的,那种求力精神的胜利,让很多人兴奋不已。
以表哥的帅气、家庭条件和自身光环,自然也赢得了许多女孩的芳心。
表哥是行动派,笼罩着一种孤独的气质。听春添说,每年寒暑假去他大姨家,几乎都能见表哥带不同的女同学来家作客,风格各异但都很漂亮很知性的那种,春添因为小,那些姐姐经常送东西给他讨好他。但是表哥好象对谁都挺好,但好象对谁都不咋样,大学毕业后竟然还是孑然一人,据说一方面是男女双方前途设计不同无法在一块,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就是没有人能让他爱得那么深。
表哥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一家著名进出口国企,那时候他父亲已经调到北京,是名副部级干部。
表哥毕业后工作了两年多,一直住在公司宿舍里,他长时间都是那种孤独冷傲的样子,非常理性象一块石头。因为他业务精通并且英语很好,公司在美国设网点时,安排他为长驻美国人员。
表哥差不多一年会回来一两次,一回来亲戚们就会去看他。他基本上只在吃饭时陪大家一会儿,吃完饭后就有事出去,可能是不喜欢这种应酬,哪怕是家庭聚会,他也不愿意。春添是表哥的小粉丝,表哥也比较喜欢他,有时会给他点零食、有时会教他两招打拳动作。
突然大概又有三年多,表哥突然要结婚了。
这在他们整个家族里,都是一个爆炸新闻,因为事前没有任何一点的消息。听春添说,从那时起,见到表哥时,他总是喜气洋洋的样子,但是问他这个那个却总是不说,还会顺手给春添一个栗子,很难套出什么消息出来。
好一阵子后,春添缠着问姥姥,姥姥把事情前前后后说给了春添听。
原来大一的时候,表哥那届学生被安排到崇明岛劳动,在那里他被现在的嫂子吸引住了,嫂子那时大三,能歌善舞、高挑美丽,可以算是校花级,嫂子父母是航天部普通干部,早熟而勇猛的表哥,没几天就和嫂子谈起了恋爱,那段时间是表哥非常快乐的时间,整个人也温暖了许多。但是表哥大二的时候,嫂子面临毕业分配,她选择去商务部,回北京在父母身边。可能是这些方面的原因吧,另外姥姥的消息说,表哥父母觉得嫂子家庭条件普通,不能给表哥事业带来任何帮助,所以也在极力反对。
由于两个人都很出色而且都很骄傲,他们很干脆地就分手了。
此后的情节,前面已有所述,表哥虽然骄傲地去寻找替代,但是找不到。再后来他就不再浪费一切了,重新陷入孤独,所谓: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戏剧性的是,表哥结婚前三个月,回到北京,开车办事,在等红绿灯时,嫂子也正好开车办事,整好和他并排在等同一个红绿灯------感谢90年代的北京,车很少,能自己开车的人也很少------他们各自扭头看见了对方,惊讶又狂喜。赶紧找地方靠边停车,旧缘重续,当时的场面大家自己脑补。
偶遇重逢三个月后,表哥和嫂子举行了婚礼,随后嫂子也去了美国;再后来,表哥找机会辞去了工作并且留在了美国,开始自己开公司赚钱养家,嫂子也一直在美国,现在生了两个孩子,大的已经快20了。他们很少会向家族里的人说过多的事情,但是大家都能感受到,他们在非常幸福地生活着。
网友评论